河西四郡的设立
河西即河西走廊,是指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在中、新生时代,因青藏高原的挤压作用,祁连山加速抬升,其北部下陷为一个盆地,也就是我们后世至今所谓的黄河以西、连通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如果说把祁连山比作托盘,河西便是它当中盛放的累累果实。
从汉朝开始连络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标志性事件就是汉武帝设立了“河西四郡”。《汉书·西域传》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关于置四郡的具体年份现在仍有争议。鲁东大学李炳泉教授认为,酒泉郡大概设于元狩末年(前118-前117年),后在元鼎初年(前116-前115)割东部土地另设武威郡,目的在于把守匈奴通羌人之路。张掖郡置于元鼎六年秋(前111)。敦煌最晚,在后元元年(前88)成立。亦有人认为河西四郡最早设立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四郡地名从设立沿用至今,其名称源于西汉时期汉朝经略西北的战略意图和文化象征,每个名称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内涵。
名称由来与历史背景
河西四郡的设立,是汉武帝时的汉朝控制河西走廊、打通西域通道的重要行政建制。其名称均与军事胜利、地理特征或政治意图密切相关。名称由来说法不一,大体如下。
酒泉郡: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霍去病将汉武帝赏赐的御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以示同甘共苦;二说是当地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武威郡:取“武功军威”之意,彰显霍去病率军击溃匈奴的赫赫战功,象征汉朝对西北疆域的强力控制。
张掖郡:名称源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比喻此地如同汉朝伸出的臂膀,既护卫中原又连接西域,体现战略枢纽地位。
敦煌郡:“敦煌”也有两种解释。一说是源自少数民族语言音译;一说是《汉书》注疏认为“敦,大也;煌,盛也”,寓意大汉疆域广阔、文明昌盛。
唐代颜师古考证“祁连”是匈奴语中“天”的意思,后世又有学者认为张掖、敦煌地名来自东伊朗语的音译,意思分别为“设防之地”和“受安全保卫”。还有学者认为这四郡的名称也许都源自月氏统治时期。
四郡名称中西合璧,不可否认就是汉文化进入此处最佳的证明。杂揉着月氏、匈奴、乌孙、东伊朗语元素的河西走廊,自此展现了更为多元的文明风貌。
今天,河西四郡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靓丽的明珠,连通西亚各国。一带一路,带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注:小部分资料源于网络,大部分源于2024/09/15/第18期/9月下国家《人文历史》从河西走廊看中华文明一书。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