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有感五
欣赏与创造(艺术与游戏)
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①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要见出一种意境,造出一种形象,都要根据想象与情感。
② 作者在见到意境的一刹那中,他是在创造也是在欣赏。读者在见到作者的意境的一刹那中,既是在欣赏也是在创造。
也就是说,读诗就是再作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的,也要读者帮忙才行。
③欣赏只要能见出一种意境,而创造却须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
④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一、像艺术一样,游戏把所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境。
ps:也就是说,游戏和艺术一样,会把脑海中的想象(比如“骑马”的画面)变成一个可以具体感受的场景(比如孩子假装骑竹帚当马)。
二、像艺术一样,游戏是一种“想当然耳”的勾当。
ps:“想当然耳”是文言文表达,意思是“理所当然、不假思索地认为”。游戏和艺术一样都是一种不加质疑、全身心投入的创造活动。
三、像艺术一样,游戏带有移情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跃的生灵。
ps:用想象力打破“物我界限”,这种“万物有灵”的体验,正是游戏和艺术的魅力所在。
四、像艺术一样,游戏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
ps:游戏和艺术一样,会让人在现实中创造一个理想化的小世界,用来满足情感需求或弥补现实中的不足。也就是让人暂时逃离现实束缚,获得心理安慰。
拓展:苦闷起于人生对于“有限”的不满,幻想就是人生对于“无限”的寻求。(据实际生活,讨论Labor Work Leisure 三者之间的关系 )
⑤艺术与游戏的不同点
一、艺术都带有社会性,而游戏却不带社会性。艺术的创造渴望有欣赏者。
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自得其乐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
二、艺术有社会性,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象传达于天下后世,故而艺术必有作品。
艺术家对于得意的作品常加意珍护(例子:音乐家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史学家司马迁,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雕塑家Auguste Rodin)
三、艺术家要借作品“传达”,就要研究“传达”所必需的技巧。
第一要研究借以传达的媒介(比如语言是诗文的媒介,色彩与线条是绘画的媒介,音符与节奏是音乐的媒介,肢体动作是舞蹈的媒介)
第二要研究应用这种媒介如何可以造成美的形式出来。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恰能融合一气,这种融合就是美。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