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错了·森林智者的最后一堂人生课(十二)

每天只有一餐的生活总是让人感觉很难熬。下午五点就到了大家期盼已久的茶歇。从早上九点半进食完毕后大家不能吃东西只能饮水。茶歇一般是甘甜的热饮。咖啡无疑是保持清醒的很好饮料,喝完之后的冥想也会不容易打瞌睡。此外他最希望喝到的是椰浆煮的浓稠糯米搭配新鲜成熟的芒果。晚上八点半僧侣会再次聚集在禅堂,顶礼,吟唱,冥想到九点半结束。不过每周有1~2次,老师会在晚上加课,这样大家就要十点才能去休息。通常茶歇到晚上的禅修时间之前,大家可以自己做冥想,这时候也可以接待客人。

有一次瑞典记者来采访他。原本团队是去采访国王,但是临时被取消了行程。作为曾经在瑞典当过经济学家的人现在来丛林中修道成功的引起了记者们的好奇心。于是他们带着摄影装备长途跋涉来到道场。并且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完全跟着作者体验了僧侣的日常生活。在采访过程中因为人们对于道场的看法矛盾,所以有一些很尖锐的问题。比如说在这里人们看起来友善,冷静,相互包容,生活在正念中,但是到场又拒绝普通人生活中重视的一切。所以他们并不是完全包容的,特别是许多清规戒律与俗世的生活方式有太多的不同,这也让记者并不太赞同。当时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出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作者的回答是人人都出家的世界总好过人人当媒体记者。

在西方人的习惯中,森林道场的生活实在是很无聊。在这里人们最大的娱乐就是读书。作者在这里收到的生日礼物是别人送的漫画集。虽然这是一套磨得快要散架的旧书,不过书中内容还是很吸引出家人的。除了与冥想和佛教有关的内容,僧侣们也很喜欢贴合实际生活的事物。对作者而言在这里获得书籍并不像过去那么容易。而人们对文字的阅读充满着渴望,道场经常有人捐助各种物品。有时候他们会仔细的阅读那些捐赠物的外包装,尤其是设计好看的。就像没有手机的时候人们会阅读纸质出版物,以前牛奶盒上会印一些有趣的文字。他有一次在外包装读到了这样一行字“知识为所知的一切而自豪,智慧为不知的一切而谦卑”。这句话如此精彩,却被印在了一个普通的塑料纸筒上。也在提醒他不要总是现在自以为是的状态。想要获得更多的智慧,就要放下执念,坦诚无知,冥顽不化只能错过更多美好。

人总是习惯认定已知的东西。但如果长此以往就不会进步,生命中也少了很多探索的乐趣。一个永远被自己思维方式催眠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真正明白自己。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正是我们进步的开始。因为我们敞开心扉,才会得到更多的乐趣。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55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