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褐色鸟群》

《褐色鸟群》是格非的先锋小说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时间与存在的晦涩故事。

主人公“我”蛰居在一个叫“水边”的地方,一个从未见过的叫“棋”的少女来到“我”的公寓,她说与“我”认识多年,“我”则否认之前认识棋。之后“我”向棋讲述了一段往事:七八年前的一个阴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穿栗树色鞋子的女人,便租了一辆自行车追赶她,一直追到郊外的桥边,却发现女人不见了,还遇到一个提着马灯的老人,老人否认女人从桥上经过。后来,“我”又多次遇到那个穿栗树色鞋子的女人,她的丈夫淹死在粪池里,但“我”却看见棺材里男人的尸体似乎动了一下。最后,棋再次来到“我”的公寓,却又说她从来没有见过“我”。

小说中时间混乱,回忆与现实、现在与未来交错,每一个故事都是前后两层,不同的叙述视角在重复中交织,所有已知的事实到后面都会被颠覆,最终构成一串类似埃舍尔怪圈的系列圆圈,探讨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展现了先锋文学对传统叙事的解构。


《 褐色鸟群  》的叙事结构独特且复杂,具有鲜明的先锋文学特征,具体如下:

1.嵌套式结构:小说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嵌套式结构。一个是“我”和“棋”的故事,“我”在“水边”写作时与“棋”相遇、交谈,她以“心理分析医生”般的身份介入“我”的生活;另一个是“我”向“棋”讲述的关于“我”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女人后,展开了一系列的追踪与相遇。这两个故事相互交织,形成了双故事、双进程的叙事模式。

2. 圆圈式重复循环叙述:“我”和“棋”在故事的开始相遇,在最后重逢时形成闭环;“我”在开始交代了女人的去世,在最后又以她的死亡作为故事的结尾,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圈。这种叙事不是线性因果叙述,而是圆圈式的重复循环,当读者以为故事结束了,“我”却又能把故事接着讲下去,解构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固有规范。

3.碎片化与非线性叙事:叙事过程中充满了碎片化特征,“我”的叙述并不是连贯的,而是断断续续的,会被“棋”的发问、“我”的意识活动等打断。叙事不仅在回忆中“我”和女人的故事以及现实中“我”和“棋”的对话中来回切换,还在“我”清醒的思索和坠入梦乡的恍惚之间切换,模糊了回忆与当下、现实和梦境的边界,消解了传统故事的线性叙事。

4.“空白”与不确定性:小说中存在大量的“空白”,如“我”与“棋”是否认识、“我”在七八年前是否遇见过“女人”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些逻辑缺失的“空白”,不具有通常悬疑小说的连贯线索,人物也都具有“不确定”性,让故事呈现出开放状态,读者只能去感受“梦境”,而无法闭合故事线路。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9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