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单明权责 以减负促担当
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现已全部编制完成,此举无疑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困境的制度创新,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的难题。上级部门通过三张清单,厘清基层工作事项,将124项乡镇、街道“接不住、管不好”的工作收回,同时取消信息报送、创建示范等形式主义任务,此次清单的编制实为当下破局之要,亦是优化治理之需。
理主次,明权责,划好“泾渭分界线”。长期以来,基层陷入“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悖论,不少工作在下派过程中流于形式。清单的编制致力于厘清上下级责任链条,明晰县乡主次责任,划分职责权限,斩断了由于职责边界模糊导致的任务转嫁的隐形链条,在确保基层有权限、有能力的情况下减轻基层负担,落实民生责任。
优管理,赋效能,管好“一亩三分田”。做好并用好清单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基层压力,更是为了优化管理部署,明确工作责任架构,提升工作效率。只有回收不必要的责任事项,减轻压力负担,剪断繁杂束缚,基层干部才能敢想,才有空敢干,一门心思扑在群众身上,义无反顾扎身田间民野,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
强担当,提满意,做好“群众服务员”。编制履职事项清单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基层干部的担当意识。乡镇街道的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疏忽。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既要当好“政策执行者”,妥妥当当落实上级政策部署,更要成为“问题解决者”,因地制宜解决群众难题。一方面,要做到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担当,敢作敢为,在清单框架内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需坚持“群众导向”,及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根群众、了解群众,解决群众难题。唯有真真切切把清单文字转化为行动自觉,方能食得基层治理的“精髓”,收获群众好评。
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的制定与实施通过优化管理、赋能增效、深耕责任考验了各级干部的担当精神。让清单从“纸上言语”转化为“治理利器”,在压实责任的同时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温度,最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与群众获得感的同频共振。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