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安群像集录(7)第七章:李林甫的恐惧(一)
第七章 李林甫的恐惧(一)
“恭喜姜少卿喜得贵子。”登门拜访的官员接二连三地道贺,姜度礼貌还礼,随即便命其左右招待客人入室赴宴。
待众人坐下,忽听一小厮郎朗道:“礼部尚书李林甫大人特送贺信一封,贺礼一件恭贺姜大人喜得贵子。”
姜度闻言,忙命下人收过贺礼,拿着贺信,喜不自胜,“林甫表哥甚是有心了,表哥身居宰相高位,自是贵不可言,表弟喜得贵子,表哥还不忘特地送来贺信,好在众人皆在,唯有当众宣读表哥所送贺信,方不辜负表哥一番心意。”姜度暗自想着,旋即拆开贺信,打算当着众人的面,声情并茂地朗诵一番。
“闻有弄獐之庆……”,姜度暗自嘀咕道:“弄獐?”只见他双眉微凝,表情似有些僵硬,“李大人在贺信上说了些什么?”后面的宾客好奇道。
“没什么,表哥......就是真挚地祝福我再添子嗣。”姜度闻言立刻将信折叠收好,他的嘴角微微抽搐,表情似有些不太自然。
只见他旁边的宾客们纷纷不约而同地用衣袖挡住嘴巴,原来就在刚刚姜度读信的时候,因他们坐得近的缘故,所以早就不经意地看到了信的内容。宾客们虽然顾及李林甫这位宰相的体面,体谅姜度的尴尬心情,试图进行表情管理,可是很遗憾,他们还是没有忍住,竟全部都笑出了声响,一时间宴会一片哗然,场面竟不可收拾,自此李林甫喜提“弄獐宰相”这一昵称。
“弄璋”为怀抱玉器之意,象征新生儿一生吉祥富贵,而李林甫却把玉器的“璋”写成了动物的“獐”,这是很明显的错别字,若按照李林甫的“弄獐”之意,怕是要怀抱獐鹿,那画面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有什么好笑的,不就是把‘弄璋之庆’,写成了‘弄獐之庆’!”李林甫暗自思索着,眉头紧皱,红血丝布满双目,显然这天晚上他又失眠了。
“没有才学又如何?我虽不及张九龄有才学,可张九龄终究还不是败下阵来,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说到张九龄,李林甫的胸中立即又鼓起一团怒气:“当初他反对我拜相,说我才疏学浅我也就认了,给出的理由竟是我会祸乱国家,如此中伤于我,怪不得会病逝于赴任荆州长史的路上。”李林甫狠狠地拍了一下案几:“如今,圣人每每提起他还略有伤感,若要用人竟还会特意询问是否有他张九龄的风度!”
想到这李林甫更是怒火中烧,灯光照在他扭曲的脸上,竟生出丝丝怖意。“不行,首席宰相之位我必须坐稳,别人若想后来者居上绝无可能,满朝文武百官晋升的脉门,必须牢牢掌握在我的手中;那些谏官们若还试图以卵击石,宁折不弯,我定不会让他们好过!”李林甫霍然起身,紧紧握住双拳,门外狂风大作,粗鲁地撞击着门闩,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亦如他此刻的心情:“这是属于我李林甫的时代,我不会允许任何人觊觎我此刻所拥有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以!”
次日,李林甫便立即召集大唐所有在职官员开了一个“晨会”,试图疏解他昨日因过分恐惧所滋生出的愤怒情绪,进而带来的周身不畅。但是这疏解的过程自然不能过于激进,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素质”的臣子。
“此次晨会还是以怀柔手段为主,毕竟我的一举一动,圣人都在默默关注呢!”李林甫随即整理了一下衣冠。
他刻意地堆起了笑容,露出一颗洁白的牙齿:“圣人需要后宫的和谐,臣子间的和睦当然也是圣人翘首以盼的,圣人的心思我又怎会不知?”李林甫默默想着,不住地来回踱起步来。
“右相,众臣已在外面等候多时了。”牛仙客小心翼翼道。
“好,大家既然都到齐了,那有些事我就不得不和大家好好商量一下了。”李林甫悠悠道。
众臣顶着厚厚的黑眼圈,私下议论纷纷为何右相一大早就把他们召集起来开会,直到众人见李林甫露出颇为诡异的笑容,大家只觉嘴里发苦,心里发慌。
“关于官位的升迁,我个人觉得还是按照年限和资历逐级竞升为好,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呢?”话音刚落,群臣一片哗然。
李林甫见众人如此聒噪,略有不悦,他突然扯着嗓子高声道:“牛大人您也贵为宰相,关于众臣的升迁制度,我再次延用当年裴光庭,裴大人所制定的‘循资格制度’,您看”,他话还未说完,便不自觉地望向牛仙客。
牛仙客的视线随即与李林甫对视,只见他目光闪动似有些讨好和难为情。
“此制度是否合理?”李林甫接着道,他一双眼睛死死盯着牛仙客,可嘴角的笑意却未曾减掉半分。
牛仙客见状心里微微发虚,他从袖口缓缓取出一块方形手帕,颤巍巍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吞吞吐吐道:“右相言之有理,我......没有意见。”
众臣见同样贵为宰相的牛仙客对李林甫如此毕恭毕敬,深谙官场哲学的众人对目前的局势自是已知晓个大概,纷纷躬身附和道:“右相所言极是,我等并无意见。”
李林甫之所以强调要按照资历竞升,实际上是为了防止有真才实学的人,虽资历不够但仍能凭借卓越的个人能力优先升迁,从而脱离他的掌控;而同为宰相的牛仙客对李林甫处处顺从,很大的原因是牛仙客确如张九龄所言,因是小吏出身所以对朝中之事知之甚少,再加上性格木讷守旧,行事并无主见,当时李林甫正是看中牛仙客这一点,才在李隆基面前大肆提拔他,为的就是能够让牛仙客成为“伴食宰相”,如此一来,朝臣所涉及大小事务的话语权皆能牢牢掌握在他李林甫的手里。
李林甫满意地朝牛仙客点点头,升迁的规则已无异议,那么下一步就要堵住谏官们的嘴以防止他们口无遮拦,事无大小必要争上一争,扰得圣人不得安宁,与此同时也会为自己徒生事端,毕竟御史台的谏官弹劾宰相的功力还是很强的,如果自己不小心中招,后果不堪想象。
于是他对本次会议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发言:“中宗、睿宗时期,全国总户数有六百余万,如今开元末年,时至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底,我大唐总户数已达到8 412 871户,总人口达到48 143 609人,这说明什么?”
李林甫看向众人大袖一挥继续慷慨陈词:“说明从开元时期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总户数就增长了二百四十万左右,很明显当今圣人执政的时期是唐朝开国以来增长最为飞速的阶段,这煌煌盛世乃圣人之功,作为臣子的我们当以圣人马首是瞻,圣人皆是功德,何过之有?作为臣子的我们何须再发表言论?”
“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李林甫颇有深意看向众谏官道缓缓,他摆弄了一下腰带上的配饰,故作轻松之态。
众谏官沉默不语,不知如何应对。
李林甫见状颇为得意,他对这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洗脑”演讲十分满意,正当他打算“行礼谢幕”时,一个人突然站了出来,非要和他同台搭戏。
“右相此番行事似有不妥!”一个叫杜琎的补阙郎朗道。
“不妥?”李林甫挑了挑眉,目光毒辣地望向他:“若觉不妥,后续再议!”李林甫一字一顿地说完之后,拂袖而去。
谁知杜琎却是十分实在,散会后,他便上了一道奏疏对昨天的会议大肆议论,结果第二天他就卷铺盖滚蛋走人了,被贬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当县令去了。
经此一事,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李林甫对此表示很满意,他的目的终于达成了。就在他以为,从此再也不必惧怕有人对他首席宰相的位置造成威胁,他能够稳坐首席宰相之位时,一个人的出现,再次让李林甫陷入了恐惧之中......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490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