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媒体热点会存在?
为什么媒体热点会存在?
网络媒体上天天会爆出很多的热点,各种对立、八卦、绯闻、综艺等等,在满足吃喝等生理需求后,必然对精神文化层面有需求,这些热点可以满足日常精神层面的需求外,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媒体就是要迎合人性,这样是符合它的利益的。正如赌场的庄家一样,这种策略可以稳赚,可以管理好预期,从而降低成本。
《编辑部的故事》里面对人性的描述:势力眼,冷脸子,闲言碎语,指桑骂槐。好了,遭人嫉妒;差了,叫人瞧不起。忠厚了,人家说你傻;精明了,人家说你奸。冷淡了,大伙说你傲;热情了,群众说你浪。有钱是王八蛋,没钱是穷光蛋。走在前头挨闷棍儿,走在后头全没份儿......
文学其实也是类似的,正如《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复仇爽文,《红与黑》是年轻人通过贵妇人而谋求上位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也有爱情价更高的人。
为什么会这么多故事素材可以挖掘出来呢?因为媒体的采样量是14亿人,或者全世界,大数定律和小概率事件会发生作用,极小概率事件的意思是指当样本足够大的情况下,大数定律会起作用,会让你看到某些随机事件的发生。
上面是纵向的视角。横向来看,媒体内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媒体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尤其是自媒体兴起之后。市场就意味着必然有高有低,马太效应会发挥作用。因此,腰部和底部的媒体就会为了流量,做出更多博眼球的事情。就好比一些明星通过拍那种片子出名后,上岸开始出作品,成为老师。
还有一个视角,就是文字图片所带来的冲击,相比数字公式等,是直击大脑、无比震撼的。人对文字的解读常常会带有感情色彩,易受感情色彩的暗示而偏差,或者定义不够精确、鸡头狗尾,而理科思维的训练是可以降低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影响的,通过精确区分和定义每一个概念,分清楚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使用条件,并借助量化、逻辑来推导出定理,从而揭示其中的底层规律,可以获得更加科学的认识。但是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耗费脑细胞和能量的,大多都只想躺平、享受被迎合。
另一个视角,不同行业、组织、层级都会有信息壁垒的存在,是最难跨越的天堑之一,得自己去尝试才行,去站到信息高地上去才会俯瞰全局。但是这个信息壁垒常常是无解的。
必然会分流,一部分人去看高信息密度的内容,大多数人被媒体和爆炸新闻所满足,直至脑后插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