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说秦腔︱传统戏第58篇

《赵五娘》 糟糠之痛

文/罗汉

      秦腔《赵五娘》是尘沙里的血泪传奇, 扎在东汉一场漫天旱灾里。陈留书生蔡伯喈赴京高中,却被牛丞相强招为婿,困居京城三年。老家赤地千里,妻子赵五娘变卖钗环换米粮,煮粥奉养公婆,自己暗吞糠麸充饥。公婆误以为她偷食荤腥,棍棒加身;待发现真相,悲愧交加,含恨而亡。赵五娘剪发卖钱葬亲,麻裙包土垒坟,描画公婆遗容,孤身赴京寻夫。最终虽夫妻重逢,却因皇权“贞孝”枷锁,血溅御匾而亡。

黄瑞妮饰赵五娘

      唱做双绝:秦腔舞台的“吃糠技”  。这出青衣重头戏的魂,全在“吃糠”一折。秦腔名宿陈景民独创“鼻孔出气”绝技,边咽糠麸边唱乱弹,喉间哽咽与鼻腔颤音交织,将窒息般的苦楚化为穿云裂石的悲声,令陕甘戏迷涕泪横流。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多次演绎此剧,冯艳丽、刘红梅等演员的表演广受赞誉。2025年梅花奖角逐中,新秀黄瑞妮更深化“哀而不伤”的尺度:咽糠时手指蜷曲抠地,眼神却透出磐石般的坚毅,一段新创唱腔“粒粒米似蔡郎薄幸人”,把糠秕碎屑唱成控诉命运的利刃。

张晓琴饰赵五娘

      古今共鸣:孝义烛火照人间 

      历史血泪中的微光。在“三从四德”的封建框架下,赵五娘以“麻裙包土”“剪发葬亲”的壮举,将女性从礼教符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生命。她手指沥血描容的孤影,实则是底层百姓在灾荒中的生存史诗。

冯艳丽饰赵五娘

      非遗活化的新舞台。从乡野到都市,这出戏始终涌动生命力: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团正旦演员冯艳丽,以“水袖仙子”著称。她在2019年的演出中,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表情,将“吃糠”一折的悲情与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刘红梅的表演兼具质朴与深情,她在《赵五娘吃糠》中运用悲怆的拖腔和颤音,生动刻画了人物吞咽糟糠时的生理痛苦与心理挣扎。陕西蒲城“戏曲进乡村”,《吃糠》折戏让老农攥紧烟杆泪洒黄土;山西孝义碗碗腔将其纳入“非遗传承剧目”,用现代舞美重构“咽糠”场景,使百年绝技焕发新声;宁夏秦腔剧院以乐府诗《上邪》贯穿全剧,把“山无陵,天地合”的誓言,铸成对封建皇权的血色控诉。

刘红梅饰赵五娘

      糟糠之痛,亦是民族脊梁的绝唱 。《赵五娘吃糠》碾碎的岂止是糠麸?那是千年苦难中淬炼的女性脊梁,在孝义与爱情、皇权与人性之间,以血泪浇灌出善的根系。当戏台上糠屑纷扬,我们咀嚼的正是中国人不灭的坚韧:纵天地倾覆,总有人咽下苦难,为暗夜点燃微光。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587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