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器小(三)

——《论语》学习之3·22·3

【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白话】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啊!”有人就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府第,工作人员都不兼职,怎么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很知礼吧?”孔子说:“国君用屏风挡在门外,管仲也用屏风挡在门外;国君宴饮来访之君,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土台,管仲也安有那样的土台。管仲如果算是知礼的话,谁不知礼呢?” 

思考之六】管仲为什么器小?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说:鲍叔牙不以我三次被罢官、三次作战逃跑为无耻,因为他知道我不以不拘小节为羞辱,我所感到羞耻的是不能建功扬名于天下。生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鲍叔啊!

可以看出,管仲本人也知道他不在乎礼仪细节,而在乎的是扬名立业、功成名就。也就是说管仲的初心就不圆满。如果管仲的初心不是功名爵位,建功扬名,而是发心成圣成贤弘扬王道,凭借齐桓公对他的倚重和信任,还有他的影响力,他想恢复周礼再现王道并非难事。究其原因在于管仲的抱负初心和目标订的低了,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后,他认为自己已经完全、甚至超额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就此止步。管仲“只重事功而不修己,不免偏于功利。”孔子也同样重视事功,但孔子是为了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远大抱负。初心目标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同。试想一下如果管仲初心是成圣成贤追求王道,那天下的结果该是怎样的?齐国不可能短时间就会衰败,春秋战国战乱的历史就将会被改写,中国的历史上文武周公的圣迹再度辉煌,管仲之名也将冠硕古今与圣王一起被后人敬仰称颂。

思考之七】孔子心中的“器大”是如何呢?

用孔子心目中的偶像周公和管仲做个对比。两人都是辅佐国君治理天下,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从长期效果来看,周公的成就显然更高。周公辅佐周成王行王道,制礼作乐,奠定了周朝800年的基业;可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推行霸道,霸业不过短短几十年,在他死后不久,齐国就开始了内乱,齐桓公也不得善终,失去了霸主地位。

从两个人的气度格局上就可以看出差别。周公延续父兄的王道,并完善礼乐制度,自己以身作则,身为摄政,却丝毫没有骄纵奢靡。《史记·鲁周公世家》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洗一次头,常常停下多次,不得不手握着头发出来见客;吃一顿饭,往往几次来不及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完,就赶紧起来去接待贤士,还怕怠慢了天下的贤人,此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反观管仲,一旦执掌朝政,就不顾礼制,处处彰显豪华享受,《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中孔子说:“管仲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管仲使用镂花镶玉的簋,系着朱红色的帽带,在大门内设置屏风,在堂上设置用以放空酒杯的坫,住室的斗拱上雕刻着山形图案,梁上的短柱雕着水草图案。可见其奢靡铺张。这也让齐国奢靡之风蔓延,埋下内乱的祸根。北宋大儒程颐说:“奢而犯礼,其器之小可知。盖器大,则自知礼而无此失矣。”奢靡又违反礼制,可以知道他的器量狭小。真正器量宏大的,都是知礼并依照礼制行事的,比如像孔子那样温良恭俭让。

思考之八】这章表面看似孔子在批评管仲这个人小器,不俭朴,也不知礼。如果我们真的这么以为,那显然就错了。为什么呢?孔子这里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孔子说管仲器小,是慨叹管仲有机会推行王道,复兴周礼,为天下带来长治久安的礼乐制度,可惜因为他不知礼,只是以霸道行事,虽然也为天下带来了几十年和平,却没有能够挽回礼坏乐崩的颓势,天下终将陷入几百年的纷争不断。这样我们再来看孔子说“管仲之器小哉”,可能就不是一句批评,更可能是一声叹息,“可惜管仲器量格局不够大啊”。由此可见这一章是说礼对于天下长治久安的作用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讨论管仲这个人。这也是本章放在八佾篇这里的原因所在

此外,本章还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除了让我们了解知礼的重要性,还让我们可以学习如何评价人,如何向他人学习。蕅益大师批注说:“一匡天下处,是其仁。不俭不知礼处,是其器小。孔子论人何等公平,亦何等明白。盖大器已不至此,况不器之君子乎?”管仲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这是他仁的地方,所以孔子赞叹他几近于仁。管仲不节俭、不知礼,这是他器量小。所以孔子论人是多么的公平,多么的明白。他有好的地方我们赞叹,我们向他学习;他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得明白,反省自身以避免,正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这里不是批评管仲,而是教诲弟子,包括今天的我们,不要满足于小器,更要成大器,成不器;不仅要追求才干成就,更要追求德行修养,真正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58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