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听音乐对学习效率有什么影响?
学习时听音乐对学习效率有什么影响?
刚刚一位家长来找我,气呼呼的跟我抱怨昨晚跟孩子起冲突,因为孩子学习时听音乐,他提醒一次两次不听,把手机抢过来,两人大吵一架。
学习时听音乐这事,我家也曾有过,我斥责孩子学习不专心,可孩子却说这样能不睏,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我查了些资料,学习听音乐有利有弊,能否提高效率取决于三者,学习者、音乐类型、学习任务。
一、音乐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1. 掩盖环境噪音,提升专注度:如果你身处一个嘈杂的环境(比如宿舍、咖啡馆),音乐(尤其是通过耳机播放)可以形成一个“听觉屏障”,有效隔绝键盘声、谈话声等让人分心的噪音,帮你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2. 改善情绪,缓解压力: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提升愉悦感和动力。如果你对学习感到焦虑或厌倦,合适的音乐可以帮助你放松,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任务。
3. 激发灵感和创造力:对于需要发散性思维、头脑风暴或创意写作icon类的任务,一些复杂的音乐(如古典乐、爵士乐icon)可能有助于激发新的想法和连接。
4. 形成“习惯性兴奋”:如果你长期在特定类型的音乐下学习,大脑会形成条件反射。一旦听到这种音乐,就更容易进入“学习模式”。
二、音乐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1. 争夺认知资源,导致分心: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你的音乐有歌词、复杂的旋律或强烈的节奏,它就会与学习内容(尤其是需要语言处理的阅读、写作、背诵)争夺你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这就像同时运行两个高耗能的程序。
2. 干扰新记忆的形成:对于需要高度记忆和理解的科目(如背诵课文、记忆公式、学习新概念),带有歌词的音乐可能会干扰信息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编码过程。你可能会发现,知识好像进不了脑子。
3. 破坏持续的深度思考:当你正在进行数学计算、逻辑推理或撰写论文等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时,音乐的突然变化或副歌部分可能会打断你的思路,让你难以保持思维的连贯性。
最关键的是倾听你自己的感受。
1. 进行自我实验:尝试在完全安静、听纯音乐、听流行音乐等不同状态下学习相同难度的内容,看看哪种状态下你的理解速度、记忆效果和专注时长最好。
2. 注意“分心”的信号: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跟着音乐唱歌、打拍子,或者思绪被音乐带跑,那就说明这首音乐不适合当前的学习任务,应该立即关掉或更换。
3. 音量是关键:无论听什么音乐,一定要保持低音量。音乐应该是背景,而不是主体。过大的音量必然会侵占你的认知资源。
学习时听音乐能否高效,取决于你、任务和音乐三者的匹配程度。
· 对于简单、重复性或创造性的任务,听音乐通常利大于弊。
· 对于复杂、需要大量记忆和理解的任务,无歌词的纯音乐、环境音或者保持安静通常是更安全、更高效的选择。
音乐是一个可以辅助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必需品。学会灵活运用这个工具,才能让它真正为你的高效学习服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