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联合十大单位攻坚!“图强号”助力阳江打造“绿能之都”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开发广袤的海洋风能资源已成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特别是水深超过60米的深远海域,拥有更优质、更稳定的风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巨大宝库。
近日,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精神之际,我国海上风电领域迎来重大突破。11月7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投)在广东阳江正式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并将其命名为“图强号”,标志着我国向攻克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技术、实现商业化开发迈出了坚实一步。
01 “国之重器”浮出水面,“图强号”承载新使命
“图强号”示范工程所依托的,是2023年12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的“超大型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这是国家电投在海上风电领域首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其在漂浮式风电技术上的“破零工程”。
此次启动会规格之高,彰显了项目的战略重要性。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顶级专家亲临指导,阳江市与国家电投集团高层领导悉数出席,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项目被命名为“图强号”,寓意深刻。国家电投总会计师表示,此举旨在践行向海图强的使命,以自主创新的漂浮式风电整体解决方案,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阳江市常务副市长在致辞中描绘了该市的发展蓝图。阳江正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能之都”,此次国家级项目的落地,将极大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在阳江的转化。
02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剑指成本与技术双重难关
深远海风电的商业化前景广阔,但高昂的成本一直是行业面临的核心痛点。“图强号”项目从诞生之初,就将目标直指产业化规模下的成本控制难题。
为攻克技术难关,项目组建了强大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团队。该团队由国家电投牵头,联合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金风科技、中国海工、广州打捞局等十家国内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
团队聚焦三大创新方向:模块化设计、轻质高柔性材料和一体化仿真技术。这些技术路径旨在实现结构稳定性与轻量化设计的平衡,从根本上降低漂浮式基础的建造成本和工程造价。
在启动会同期举行的设计方案评审会上,三位院士及行业权威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了严谨论证,敲定了最终技术路径。这为后续示范工程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确保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03 阳江打造“绿能之都”,国家电投深耕蓝色国土
“图强号”示范工程选址于阳江附近水深超过50米的海域,计划在2026年底前完成建设。这并非偶然,阳江已成为全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热土。
截至目前,阳江市的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逾600万千瓦,占全省的半壁江山,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集群。这为项目的实海验证和未来产业化落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能源央企的国家电投,同样将深远海风电作为其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截至2025年5月,其海上风电投产总计已达632万千瓦。本次项目聚焦的正是未来深远海市场潜力巨大的20MW超大型漂浮式风机基础技术。
通过“图强号”的建设与实证运行,项目将为我国在2028至2030年间实现漂浮式风电的商业化开发,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撑和数据积累,助力我国在全球深远海风电竞赛中抢占先机。
综上所述,“图强号”的启航,不仅是国家电投的一次技术突破,更是我国能源战略向深蓝海洋延伸的关键落子。它承载着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绿色发展等多重使命,将有力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海洋强国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