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气”到卖“服务”:中国燃气巨头们的生存法则与未来之钥

当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中国天然气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一个曾由少数寡头主导的领域,如今已是百舸争流,超过三千家市场主体投身其中,展开激烈角逐。

在这片万舰齐发的“红海”中,央企巨头、地方国企与民营资本相互交织,重塑着市场的每一寸版图。然而,宏观经济承压带来的消费增速放缓,叠加新能源的强势崛起,使得这场竞赛的赛道愈发拥挤和艰难,所有参与者都面临着一道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如何“转”与“顺”,在变局中开新局?

01 存量市场的白热化博弈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曾经平静的市场已硝烟四起。天然气消费增速的放缓,让存量市场的争夺战变得异常激烈。其中,消费量稳定的工商业用户,成为了所有销售企业眼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这块阵地正面临来自新能源的强力侵蚀。深圳市燃气集团董事长就曾表达过担忧,作为利润主要来源的工商业用户,其用气量正逐步被电能取代。与此同时,光伏与储能技术的成熟,使得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成本更可控的自主供能方案。

交通领域的替代效应同样显著。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电动重卡销量迅猛增长,对传统的LNG重卡市场构成了直接挑战。尽管LNG重卡仍有其成本优势,但不可否认,新能源已在交通领域撕开一道口子,挤压着天然气的市场空间。

更让企业倍感压力的是,价格体系的重构与特许经营权的限制。过去相对统一的价格不复存在,各主体需根据成本与市场供需制定差异化策略。同时,有限的特许经营区域,也让部分企业的发展如同“没有根据地的战争”,步履维艰。

 

02 营销、服务与模式的组合拳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坐等市场已无可能,主动出击成为唯一的选择。从“等客上门”到“主动拓市”,一批燃气企业已经用实践证明了市场营销的利刃作用。

四川宜宾国鼎公司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在为五粮液新增酿酒项目竞标中,团队通过精密的成本测算与方案优化,最终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个关键项目。这表明,将自身资源与专业优势转化为市场开拓的意识至关重要。

在赢得市场之后,如何“黏住”客户则考验着企业的服务能力。面对客户日益分化的需求,差异化、精细化的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天然气销售山东公司为此建立了客户分级管理体系,并为大客户组建“铁三角”服务团队,提供专属的用能优化建议。

此外,灵活的交易模式也成为巩固客户关系的关键。为了解决采暖季用气量偏差可能给用户带来的额外成本,天然气销售公司携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首次推出了年度合同转让交易。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用户风险,也提升了市场灵活性。

 

03 决胜未来: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蝶变

“市场冷热不定,风险机遇并存。”这是行业内部的普遍共识。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众多企业开始寻找新的航道。新奥天然气总裁认为,企业要在不确定性中实现发展,就必须找到确定性。

这个确定性,正清晰地指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这一转型方向。在各大能源展会上,许多城燃企业已纷纷打出综合能源供应商的标语,业务版图从单一的天然气销售,扩展到氢能、生物能源和储能等多元领域。

数字化浪潮则为这场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已成为行业共识。例如,天然气销售吉林公司首创的“客户一码通”,将线下业务全面线上化,实现了便民与增效的双赢。

贵州燃气集团董事长则认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综合能源服务能力、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之上。这代表了行业的前进方向。

展望未来,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复杂。在这条拥有超过3000名玩家的赛道上,比拼的不再仅仅是资源和规模,更是深度的市场洞察、锐意创新的勇气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那些能够深刻把握市场脉搏,从单一燃气销售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成功转型的企业,方能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行稳致远,最终赢得未来。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6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