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这片大地-notebooklm
欢迎,这片大地-notebooklm
(视频)
一行代码穿越5000年:当“Hello World”遇见古埃及象形文字
对于任何学习编程的人来说,“Hello World”程序都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仪式,是踏入代码世界的第一步。但你是否想过,当这个诞生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传统,与一门沉睡了五千年的古老语言——古埃及象形文字——相遇时,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这趟旅程始于一个技术会议后的午后,一群朋友间的玩笑,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连接古代与现代的,充满善意的奇想。
一个技术会议的玩笑,演变成一场埃及学探索
故事发生在英国布莱顿,dConstruct网络会议刚刚落幕。这座城市以其宏伟的皇家穹顶宫(Royal Pavilion)而闻名,那是一座印度风格的奢华建筑,也是英国“folly”建筑传统的著名代表——一种纯粹为了奇趣和异想天开而建造的华丽建筑。而我们接下来的故事,恰好也充满了这种精神。
会议后的第二天,我和几位朋友——迈克(Mike)、雷米(Remy)和乔希(Josh)——正坐在公园里吃冰淇淋。迈克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旁边博物馆的埃及展标牌,然后用一种极其平淡的语气评价道:“他们的翻译做得还不错。”原来,展览的标题是“埃及人”,而标牌上的象形文字确实就写着“埃及人民”。我们都愣住了,才意识到我们中间竟然有人能读懂五千多年前的文字!我的脑海里立刻冒出了一个念头:一个印有象形文字版“Hello World”的T恤。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玩笑。如果画一张维恩图,一个圈是能读懂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人,另一个圈是计算机程序员,那么两个圈的交集恐怕小得可怜。但正是这种极客式的自娱自乐,让我们兴致勃勃地开启了这项现代“奇想”工程。
你无法直接翻译“Hello World”
我们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个障碍:古埃及语里根本没有对应字母“L”的符号。这意味着“Hello”这个词无法被直接音译。这迫使我们必须跳出字面翻译的框架,转而从概念的层面去思考:一个古埃及人会如何表达相似的问候?
想象一下,假如古埃及人发明了计算机,他们想在屏幕上输出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或许会是某种更宏大、更具时代感的宣告,比如“向这颗星球致意!”(GREETINGS EARTH),或是“太阳神拉的问候,太阳升起!”。这让我们意识到,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世界观的碰撞。
真正的翻译远比想象中更富诗意
迈克联系了他在博物馆工作、专攻埃及学的老同学。经过几番邮件往来,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充满诗意的答案:“欢迎,这整片土地”(Welcome, the entire land)。这句话不仅传达了问候的含义,更带有一种来自古老文明的、拥抱整个世界的胸怀与温度。
“欢迎,这整片土地”是一个早已消亡的意识形态、语言和文化的问候。“欢迎,这整片土地”是一个温暖的问候。
一个沉睡五千年的短语,或许是第一次被写下
这时,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念头击中了我:从第一批象形文字出现至今的五千多年里,这个由十二个符号组成的特定短语,极有可能从未被任何人书写过。一个为程序员T恤创造的奇想,竟阴差阳错地在人类语言史上留下了一个全新的印记。
这个短语由以下象形文字符号组成,它们的图形含义本身就如诗一般:
- 带腿的芦苇花
- 芦苇花
- 双刻痕
- 象征移动的双腿
- 杵
- 芦苇花
- 带有沙粒的平坦冲积地
- 嘴
- 一捆带有棉铃的亚麻杆
- 嘴
- 灌木为界的道路
- 角蝰蛇
更有趣的是,象形文字的阅读方向取决于第一个符号面朝的方向,这赋予了它极大的排版灵活性和艺术美感。
一次拥有古老灵魂的现代奇想
就这样,一个源于朋友间极客玩笑的项目,最终变成了一句优美而古老的问候。我将这个设计发布到了公共领域,并开玩笑说,这个有三千年历史的版权大概早已过期了。我由衷地感谢迈克·斯坦豪斯(Mike Stenhouse)帮忙联系翻译,以及埃及探索学会(Egypt Exploration Society)提供的专业翻译。
这次经历提醒着我们,当现代技术的好奇心与古老的历史智慧相遇时,总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那么,若将你今天的热情与一段古老的历史相结合,你又能发现怎样令人惊奇的联系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