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死”是“活”?一杯老白茶带来的启示

      小彭:我前两天翻你给我的那本《茶叶的常识-用数据拆解中国茶》,里面提到一个观点,说“茶叶是有生命的活体”。

        我挺纳闷的,茶叶不就是一片干枯的树叶吗?它离开茶树的那一刻,生命不就结束了吗?怎么还能说是“活”的呢?

      你这个问题,恰恰是理解茶叶贮藏所有问题的起点。来,我们先喝杯茶。这是2019年的白牡丹茶饼,现在也算是七年的老茶了,你再对比一下我们上周喝的那款今年的新茶白牡丹。喝完,我们再来聊茶叶到底是“死”是“活”。你觉得这两饼茶在香气滋味上有什么不同呢?

      小彭:那肯定不一样啊!今年的新茶白牡丹,香气毫香、花香浓郁,冷嗅后带有一丝清凉的甜意。喝起来鲜爽、清甜,但微微有些涩感。

      汤色是浅杏黄色,黄绿清亮,像一汪初春的湖水。叶底泡开后鲜嫩,以绿、黄绿为主,充满了弹性与生命力。

      而这款七年陈的白牡丹茶饼,陈香明显,还带着微微的枣香,香气沉稳持久。入口醇厚、甘甜、顺滑,几乎感觉不到涩味。汤色是琥珀色,胶质感很强,茶汤看起来又亮又油。叶底颜色也变深了,成了棕褐色,摸起来更软韧。

      你这不喝得挺明白嘛,都按审评的八大因子来描述了。如果茶叶是“死”的,怎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你刚才的对比,恰恰证明了茶叶是“活”的。

      小彭:可是,茶叶经过采摘、加工、精制、包装后,品质不是已经定型了吗?难道不是“功德圆满”了吗?

      看样子,我那本书你才刚翻开。当一片茶叶离开枝头,它在树上的“第一生命”看似终结了。然而,在历经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的淬炼之后,一片真正的“茶”才诞生,并开启了它更为漫长而奇妙的“第二生命”。

      这个“生命”,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而是指茶叶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内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持续、动态的生化反应。

      它就像一个进入“休眠期”的精灵,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被唤醒,开始一场无声而华丽的蜕变。

      所以,对于一片有“生命”的茶叶来说,制成出厂,恰恰是它漫长旅程中一个全新的、充满变数的起点。贮藏,这个看似被动、静态的环节,其实是一场与时间、与环境共舞的、复杂的生命活动。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60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