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人生箴言三
125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124先富的人不会带动后富,因为财富的游戏规则本就是“赢家通吃”。普通人要想逆袭,不能靠道德呼吁,而要靠认知升级、规则破解、利益争夺。 别抱怨社会不公,不公的规则也是规则,你要做的是利用它。别只会埋头苦干,要抬头看路,找到财富的杠杆点。这个世界从来不会主动给你机会,你要自己抢。财富不认道德,只认输赢。
123打工人的悲剧在于,他们永远是规则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你要做的,是逐步从“卖时间”转向“卖规则”——比如: 从员工变成管理者(制定团队规则)。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制定产品规则)。从跟随者变成操盘者(制定市场规则)。这个社会的一个基本玩法就是,谁能制定规则,谁就能分配利益。
122财富的增长靠杠杆,普通人能用的杠杆有四种:资本杠杆:用钱生钱(投资、理财、复利)时间杠杆:用别人的时间赚钱(创业、雇佣)流量杠杆:用影响力赚钱(自媒体、品牌)规则杠杆:用政策、趋势赚钱(风口行业)
121知道打工永远无法致富,那就尽早学会投资、副业、资源整合;明白工资跑不赢通胀,那就别只会存钱,要学会让钱流动起来;看到别人靠信息差赚钱,你就要主动进入信息密集的圈子(金融、科技、互联网)。
120财富的积累从来不是靠“均贫富”,而是靠资源垄断、信息差、资本复利、杠杆。先富的人掌握了资本、人脉、信息,他们的财富增长是指数级的,而普通人靠工资积累财富,是线性增长。财富的规则是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你多拿一点,别人就少拿一点。富人不会主动让利,除非让利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119古人云:事以密成,言以泄败;成于心思,谋于深思。这是一句融合了中国传统智慧与谋略思想的格言。
118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杨绛
117成功人士都很注重早起后这一小时,因为这时候没有外界打扰,而且大脑刚开机,运行速度非常快,效率是其他时间的3-5倍。
116一对夫妻因吃苹果是否削皮的习惯差异而频繁争吵,求助老师调解。老师分别指出:丈夫长期吃不削皮的苹果并无问题,妻子削掉的皮可由丈夫吃掉避免浪费。最终两人领悟——生活习惯无对错,宽容才是幸福密码,从此家庭矛盾化解。婚姻不是改造对方,而是学会与差异共处。真正的亲密关系,需要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与成长烙印。
115聪明人都下笨功夫,愚蠢的人总想走捷径,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日拱一卒,我们才能稳操胜券,行稳致远。世界上最快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不要对自己的付出产生质疑,那是厚积薄发的基本前提。
114社会中混得开,需要隐忍更要有脾气,懂得适时发怒才能保护自己,欺软怕硬是人性弱点。想赚钱就别顾面子,放下高尚情怀,懂得礼尚往来、送礼请客这些“庸俗”手段,才能赢得资源和人脉,赚钱和交际才会顺畅。
113人情世故,单纯以为做好事就能弥补缺陷。殊不知,真正的社会上层,研究的不是事,而是人。人无利益时显真性情,有利益时多伪装,交友切忌牵扯利益,否则友情难长久。
112为什么说不要轻易渡人?不要轻易渡他人,会背负他人因果,不要剥夺他人在痛苦中受益的权利,就算你修行已经很高,也不要轻易渡他人,包括这一世的父母。你要做的事情是,让他们做他们自己,确保自己不被影响和消耗,每个人的功课,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安排好。有个残忍的真相,当你的正知正见超过他的认知和理解范围,他会本能地拒绝。他身上的无形众生,也不允许你的传给他正知正见,除非他是主动向你请教的,那就是缘分到了。否则,你不要妄做一个救世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受挫中成长起来的,你不能剥夺别人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否则你就要背负他人的因果。记住,不要轻易渡人,成年人只筛选,不教育。
111真正的强者,从不指望谁、解释什么、抱怨什么。他们只修炼一件事——让自己值钱,然后静静等风来。
110现在想在技术岗位一路往上走,做到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架构师,甚至 CTO 的,没有一个人是只会低头敲代码的“技术宅男”。真正能做到那个位置的,清一色都是资源整合高手。到了那个层级,如果你不懂得跟产品打交道、跟老板汇报、跟兄弟团队协调资源,整合已有的资源、不会谈条件、不懂博弈、不愿分蛋糕,你根本拿不到关键项目,也就永远没有机会摸到核心架构和底层权限。
109想不断晋升,走得更远,仅靠“技术强”根本不够——技术硬、关系广、情商高,三者缺一不可。别再幻想什么“技术改变命运”的理想主义了,能走到上层的技术人,拼的不只是代码能力,更是系统思维、战略视野、团队协作、话术能力,甚至是适度的“政治技巧”。
108(天涯)只有穷人,才会痴迷于技术
只有穷人,才会痴迷技术;只有笨人,才会想着先把事做好。越是底层的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越差,你越往上走,你会发现,你以为人家天天在研究事,而他们往往在研究人。
任何一个人想要成功,就不要一门心思去研究事,而是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人,只有研究懂了人性,研究透了人心,然后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才有更多的机会摆脱现状,走向成功。
当一个人痴迷于技术,每天钻研技术,并且一心一意去做好专业的事情,或许,这样的人在自己的领域是一个佼佼者,但是,却属于笨人,并不适合与人打交道。
现实之中就是如此,不懂研究人的人,性格比较内向,适合研究事,但是却很难翻身。
那些善于研究人性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顺人性做事,总是会得到命运的青睐的人,反而每天研究事的人,要想取得成功是极为困难的。
当你越往高处走,越会发现,高手在利用人性,阿谀奉承,礼尚往来增加感情,获得更多好处。
普通的人,总是被研究人的人所利用,在底层活着,在做事上累得半死,依旧不能摆脱贫穷,为一日三餐努力工作。
所以,穷人研究了一辈子的事,最终也无人问津,生活在底层,因为不懂人性,不研究人,也就慢慢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原则,无愧于心为底线,从而穷得很稳定。
107又怕兄弟吃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106瑞达利欧在《原则》中描述:痛苦+反思=成长。
105想要快速成长,你必须尽最大努力找到你所认识的最厉害的人,和他一起做事,免费的也行。初期可能只是打杂,但要观察他是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如何行动的。用不了两年,你会发现自己也脱胎换骨了。
104幸福者避让原则。
103你不争取资源,不是低调,是对结果不负责。我在拼,我在跑,但我需要更多保障,才跑得更远。沉默不能换来尊重,开口才有余地。
102靠谱的人,不是不出事,而是能第一时间让人知道出了事,并且知道怎么收场。真扛事的人,从不让问题失控;从不让领导瞎猜。
101领导最怕的就是“事到临头才知道”。你以为你是在扛事,其实你在给自己挖坑,而且还让别人来填这个坑时,第一个把你拉出来问责的也是领导。
100 在组织里,不被看见,等于不被需要。能力靠干出来,信任靠讲出来。
99: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98: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97:毕加索:Good artist copy,great artist steal。能工摩形,巧匠窃意。
96 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同样在谈判桌上也无法得到。谈判是战争的延续。
95《青云志》 [明]徐霞客
身处低谷不自弃,我命由我不由天!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若是命中无此运,亦可孤身登昆仑。
红尘赠我三尺剑,酒换瘦马一世街。
世人朝路乃绝涧,独见众生止步前。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九万里。
一入红尘梦易真,一朝悟透心境名,
一朝悟道见真我,昔日枷锁皆云烟。
天门将至百运开,拂尘轻笑问仙来。
何须扶我青云志,我自凌云至山巅。
94 我们为什么需要主动多承担责任,虽然成果是公司的,但成长却是自己的。阅历是宝贵的财富。
93 表达是思维的外化,只有从思维层面上提升,表达能力才真正提升
92 员工的生活危机,在好公司是团队的事,在烂公司只是个人的麻烦。
91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的层次。”
90 产品防伪妙招,发行的时候放一元人民币,利用人民币的防伪功能。
89 职业旅程没有标准答案的里程碑,但有共性的心理关卡。三年时警惕滤镜破碎后的虚无,五年时警惕熟练带来的停滞,七年时警惕经验转化成的枷锁。重要的不是你在这家公司待了多久,而是这段时光有没有让你成长为更丰富的自己。毕竟职场不是马拉松而是接力赛,真正的胜利是每一棒都跑出不同的精彩。
88 真正的职业危机不是知识折旧,而是思维固化。七年之痒最痒的不是薪资,而是那种"我闭着眼都能做"的熟练感正在谋杀可能性。七年老员工最容易陷入的悖论是:你越熟悉规则,就越难打破规则。当新同事用天真的语气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你突然语塞的样子,就是枷锁发出的响声。七年不是刑期,而是重生前的蜕皮——要像新手那样保持对陌生领域的好奇,又要用老将的眼光发现联结的价值。
87 小镇做题家,容错率是很低的,需要你在每一个节点都很努力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86 一."不能懒,不要怕"。人推着事情,而不是被事情推着人。二.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用最笨的方法,打最牢固的基础。不走捷径才是最大的捷径。"用更累的工作兑换更有意思的生活"。
85 人不可能每一步都正确, 选错了就选错了,别总是欺负以前的自己,他当时一个人站在雾里,也很迷茫,如果重来一次,以当时的阅历和心智,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时的自己。
84 强者在利用规则,弱者在遵守规则。
83 移动支付巨头Stripe帕特里克·克里森与英伟达CEO黄仁勋有一次炉边对话。 他问黄仁勋:你在斯坦福大学的活动上,为什么会说,我希望你们经历足够剂量的痛苦和折磨。 黄仁勋这样回答:“人们常常误解,最好的工作是能一直给你快乐。但其实没有哪一件伟大的事情,是容易做到的。所以根据定义,我希望你伟大,用我的话来说,我希望你受苦。”一个人躲了苦,避了麻烦,也注定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真正好的工作,都会让你受难受苦。
82 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话:You are what you suffer. 意译过来就是:承受怎样的痛苦,成就怎样的人生。
81 人逃避痛苦,就是在逃避成长。当我们选择难熬的事,在事上磨、在心中练,才能真正成全自己。
80 在呕心沥血后,在关关难过、关关闯过后,内心会产生巨大的收获感与成就感。其实,穿越痛苦的方法,就是经历它、吸收它、探索它。那些难搞定的任务、那些痛苦的经历,都会成为你成长的能量。
79 凡是让你痛苦的,都是来成就你的。坦途虽然好走,但终究会越走越窄。痛苦虽然难熬,但熬过去,自己就会脱胎换骨。工作即修行,当你觉得很累很苦的时候,同样也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候。我们与其选择逃避痛苦,不如选择在痛苦中汲取力量。
78 当你足够强大时,自有大儒为你辩经。
77 脖子短的好处就是命运都无法扼住你的喉咙。
76 富兰克林曾说:“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拥有早起的习惯,就拥有了主动的人生。
75 在职场中,少说闲话多干实事,才能走得更远。你永远不知道,口中的哪句话会被断章取义,成为刺向你的利剑。
74 一旦你向别人透露了你的存款,你的钱可能成为他们薪资的备用金。
73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从古至今,成大事者都是守口如瓶的人。人要学会藏两种东西:藏锋、藏拙!你真正要做的事,连神明都不要讲!安静的做,成功了再说。
72 非常喜欢的一段话:“没事不要讲话,讲话只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别人高兴,否则就保持沉默。二是能传递价值,推动他人干活。三是带来利益,否则干脆保持沉默,独自思考。”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71 利他,恰恰是最高明的利己。懂得让出一部分利益,去成全别人,别人反过来也会成全你。如果我们不走出贫穷,就一直会陷入贫穷的陷阱中,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赚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钱人。
70 巴菲特说过一句话:“我的一生中,从未遇见一位没亏过钱的富人,却遇见许多什么都不敢干儿从未亏掉一毛钱的穷人。”钱只会流向钱多的地方。钱,能养大一个人的格局。
69 先起跑,再调整呼吸,先起飞,再调整姿势。与其犹豫不决,陷入习惯性拖延,不如做好必要的计划安排后,就马上行动起来。心动不如行动,把“我不能”变成“我试试”,把“想要做”变成“立马做”。周鸿祎也说过:想赢的第一步,就是亲自上台。正确的做法是,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怕犯错、屡败屡战。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大神,边学边做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68 不用等到所有资源都就位才开始行动,有个大方向就可以一点点实践了,细节可以慢慢抠,先行动起来就已经领先绝大多数人了
67 被窝里计划一千次,不如起来试一次。先去做,做成一堆烂泥,再慢慢改。在干中想,在想中干,不断试错,不断优化。就算没有成功,你也获得了成长。而迟迟不行动,就没有反馈,无法修正,永远错失升级的机会。
66 适度的准备,是锦上添花,而过度的准备,实则是恐惧与拖延的借口。哈佛大学教授乔丹·彼得森说:“人总是用准备来逃避真正的问题——因为准备不需要直面结果。”准备工作即使做得再充分,没有开始也是徒劳。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过度准备。过度的准备,会杀死做事的热情。你心里总想着:等准备好了再说。其实你永远都不会准备好。
65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64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谁主张谁举证。
63 学习的本质:极致重复+坚持。坚持,不是死磕到底,而是带反馈地迭代。一边干,一边复盘;一边做,一边改;这才是有意义的坚持与重复。学习的本质,从来就不是“天赋”加“兴趣”的浪漫叙事,而是重复+坚持的血汗付出。人生所有值得的成果,背后都是无数次无人喝彩的坚持。
62 罗翔老师说:“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谨慎。”
61 当一个大领导,不是说能打仗就可以了,关键是管理能力、政治能力、战略能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