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一)

【原文】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么得∴′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起风之日也。

【译文】 孙子说:火攻有五种,一是焚敌营栅人马,二是焚敌“委积”,三是焚敌辎重,四是焚敌武库,五是焚敌交通要道设施。实施火攻需具备一定条件,点火器材必须平日准备好。发动火攻要依据一定天时,具体点火要有恰当日子。所谓天时,指气候干燥的时期;所谓恰当的日子,就是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星所在位置的日子。大凡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的日子,都是风起的日子。

【感悟】

火攻是两军交战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之中就许多成功的火攻战例。这些战例对我们理解本篇的内容非常有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火攻的形式多种多样

作者根据攻击的目标,把火攻的形式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是直接攻击敌方的人马。比如诸葛亮指挥的初出茅庐第一战“火烧新野”就是这一类型。第二种是焚烧敌人的粮草。比如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根据许攸的建议,亲自带队去火烧乌巢的袁绍的粮草,最后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第三种是焚烧敌人的武器。比如诸葛亮在南征中指挥的火烧藤甲军就是这样的例子。因为藤甲军不怕刀砍箭射,在水中又可以作为过河的辅助工具,功能多样。但是它在油中泡过多次,所以缺点是怕火,所以诸葛亮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火攻成功歼灭了藤甲军。

二、火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个是物质条件,就是要有火攻的工具。第二个是天气条件要比较干燥,如果是下雨天就容易把火扑灭,比如诸葛亮火烧司马懿那一次就因为突降大雨而让司马懿逃脱。第三个条件是最好有大风。这一点在赤壁之战中体现最为明显。双方在相持阶段都在准备条件,东吴这边最后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吴的胜利最终得益于东风的胜利。所以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句。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东风在这次火攻中的重要性。

虽然天有不测风云,但是作者还从气象科学的角度给出了观测大风的方法,作为主将可以在反复验证中加以运用。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1906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