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故宫学漆器53: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

故00111948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清,雍正,高12.8厘米,腹径7.4厘米,底径3.8厘米。

壶直口,矮颈,溜肩,鸭蛋式鼓腹,平底,肩与腹中部有一凤鸟形,与鋬相对的一边设有小流。由凤鸟眼部镂空推测,此壶应有同鋬相连的小盖。通体采用黑漆描金技法绘制花纹,腹部的主体纹饰为山石楼阁,一面的右侧有排成一字的五只鸟跟随左前方的一只在空中自由翱翔,另一面的右侧则填饰两只飞鸟,整副图案似乎在表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妙诗意。其中的山石和楼台系用漆灰堆起后,经雕琢、描金而成,令整体图案具有层次感,《髹饰录》将这种技法称为“隐起描金”。

养心殿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三年怡亲王曾传皇帝谕旨,照洋漆鸭蛋式壶样做珐琅壶一对。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铜胎珐琅鸭蛋式壶一对。奉旨:但花纹不好些。雍正朝造办处档案中经常提到洋漆,有的系由日本制作,有的属于清宫仿制。这件执壶的山石表面洒金屑,明显具有日本漆器风格,我们至少可以将其看作受到东洋漆工艺强烈影响的作品。

唐宋以来,文学、艺术全部以应用于平民社会的日常人生为主题。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种伦理观念影响下出现的工艺作品包蕴着甚深的诗情画意,甚深的道德教训与文化精神,令观赏者随时有机会亲近自然,随时有山水风云荡涤胸襟。明中叶以降,随着商业繁盛、城市消费发达,人的自然情欲逐渐被承认、肯定和强调。文人士大夫们纷纷主张以个性自我为核心,表现在审美情趣方面,则公开提倡和追求俗、艳、怪、险、巧等风格。这件执壶描绘的杜甫诗意图景能够令雍正皇帝获得精神慰藉,所采用的黑漆描金技法烘托出耀目华贵的视觉效果,与当时的审美特点完全吻合。

撰稿人:杨勇


①旧藏欣赏: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
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关键词学习:

pàn,器物上用手提的部分。

小流:通常指的是茶壶嘴的出水口较小,这种设计在泡茶时能够控制茶水的流量,使得泡茶过程更加细腻和均匀。小流的茶壶嘴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弯流:形似鸟喙,通常为暗接处理,较短且安装位置较高。一弯流的出水口较小,适合泡制需要精细控制的茶叶。

二弯流:下方需有“嗉sù囊”(1. 鸟类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下部,形状像袋子,用来储存食物。通称“嗉子”。 2. 装酒的小壶),增加出水的冲压力。二弯流的根部较大,出水流畅,适合泡制需要快速出水的茶叶。

三弯流:嗉囊更大,通常为明接处理。三弯流的出水口较大,适合泡制需要较大水流量的茶叶。

直流:可分为“剑流”和“筒流”。剑流下粗上细,筒流上下等粗。直流的出水口较为直接,适合泡制需要稳定水流量的茶叶。

鸭嘴流:也称“鸽嘴流”,通常为暗接处理。鸭嘴流的出水口较大,适合泡制需要较大水流量的茶叶。

漆灰:生漆与各种粉末(如瓦灰、骨灰、蛤灰等)调合成糊状,用于填补胎体缝隙、增强结构稳定性,并形成光滑基底。明代《髹饰录》将其比作“化育万物的元气”,强调其不可或缺性。

按材料分:包括角灰(牛角)、砖灰(砖块碎末)、蛤(gé)灰(贝壳)等,现代常用瓦灰。

按粒度分:粗灰(高硬度,用于底层框架)、中灰(填补裂缝)、细灰(表面精修),三者协同提升漆器耐久性。

粗灰多用于大型平面(如壁画),中灰适用于中小型器物(如官皮箱),细灰则完成最终平整。故宫博物院藏漆器即采用此类工艺。

隐起描金:结合了浮雕与描金工艺,堆塑刻划,以漆灰堆塑出纹饰轮廓,经阴干后精细刻划细节,最后施以金箔或金粉装饰,形成浮雕般的立体效果,或分层髹涂,采用多层髹漆工艺,如朱漆或黑漆为地,局部堆塑隐起描金纹饰,再以描金、描漆等技法强化图案层次感。

养心殿:包括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8座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887平方米。作为清朝中后期皇帝实际的居所,从其建筑本体到其蕴含的科学艺术、文化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养心殿

执壶:一种酒器。最早为瓷质的,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密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执壶

此文复制备用学习,笔者查询汇总,亦有学习笔记或总结,如有错误或侵权,请您指出,我必删之。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488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