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分开,到处混沌一片。后来,盘古开天辟地,世界才变得清明,万物才开始分开、成长。

根据古人说法,天地的一个大周期叫“一元”,有129600年,分成十二个阶段,对应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阶段有10800年。这个循环像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一样不断变化。到了一个阶段的末尾,天地变得混沌;再过一个阶段,又慢慢开始恢复光明。天地就是这样一次次循环,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推进,天上出现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各种动物。后来,人在寅这个阶段诞生,天地、自然和人三者终于齐全。

当世界逐渐稳定后,被分为四大区域,叫做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本书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东胜神洲。

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个叫傲来国的国家,靠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这座山从天地分开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是一座非常古老而神奇的山。山上景色奇特,山石奇峰林立,草木常青,飞禽走兽自由出没,山中泉水清澈,四季如春。

山顶有一块奇石,高三丈六尺五寸,围圆二丈四尺。它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日久生出灵性。有一天,这块石头突然裂开,蹦出一个石蛋。石蛋遇风一吹,变成了一只猴子。这只猴子五官齐全,四肢健全,会走会跳,还向四方拜了拜。他的眼睛里放出两道金光,直冲天宫,把天上的玉皇大帝都惊动了。

玉帝派千里眼和顺风耳去查看,他们回报说:“这是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一块仙石生出一只猴子,刚刚出生,正在活动,眼里有金光。”玉帝说:“这是天地灵气所生,不是什么大事。”

这只石猴在山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他吃果子、喝泉水,采花摘果,和野兽们做朋友,和猴群们一起玩耍。夜里睡在山洞里,白天到处跑跳。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跳树、采果子、玩水、追蜻蜓、拜神像、捉虱子,整天无忧无虑。

有一天,天气很热,猴群在树荫下乘凉玩耍。玩了一阵子,大家跑到山涧边洗澡。涧水奔流不息,像白浪飞溅。猴子们好奇水是从哪里来的,就提议:“我们顺着水流往上走,看看水的源头。”

于是大家呼朋唤友,顺着溪流往山上走,来到一处瀑布。瀑布水势很大,像白虹一样从山顶飞泻而下,水雾弥漫,景色壮观,正是这条溪水的源头。

猴群在瀑布前欢呼:“好水!这水直通大海!”接着有猴子提议:“谁能钻进水帘后找出水源,又能安然无恙回来,我们就拜他为王!”话音刚落,一只石猴跳出来,说:“我去!”话音未落,它就闭眼、蹲身,一个纵身跳进瀑布。

石猴一进去,发现瀑布后面别有洞天:水流从桥下穿过,倒挂遮门,里面却是干燥明亮,有座铁桥。它过桥后,发现里面就像一个家,有石床、石凳、石盆、石锅,还有竹子、梅花、青松,四季如春。

它看了好一会儿,发现中间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高兴极了,赶紧跳回去,告诉大家:“里面没有水,是座桥。桥那边有花有树,还有房子,是个绝佳的居所,能容下千百只猴子!我们进去住吧,就不用在外面风吹日晒了。”

众猴听了非常兴奋,让石猴带路。胆大的跟着跳进去,胆小的也跟着喊叫,最后都进了洞。大家抢床抢锅,搬来搬去,热闹极了,直到累得筋疲力尽才歇下。

这时石猴站出来说:“你们刚才说,谁能进去又出来,我们就拜他为王。我现在做到了,还找到了一个好住处,你们是不是该履行诺言?”众猴齐声称是,纷纷跪拜,从此称他为“美猴王”。

美猴王分派了属下职务,白天在花果山游玩,晚上住在水帘洞。他们自由自在,快乐无忧,不与飞禽走兽为伍,自成一派。

他们春天采花、夏天摘果、秋天收栗子、冬天找黄精,过得无比快活。转眼几百年过去。

有一天,猴王正在和大家聚会,忽然落泪。众猴连忙问:“大王为何忧愁?”猴王说:“我们现在虽快乐自由,但将来年老体衰,终究难逃死亡,被阎王收走,那岂不是白来一世?”

众猴听了也都悲伤起来,开始思考死亡和命运的问题。

正在大家为生死发愁时,一只通背猿猴跳出来,说:“大王此念,真是觉悟之始!据我所知,天地间只有三种人不受阎王管——佛、仙、神圣,他们不生不灭,脱离轮回,与天地同寿。”猴王一听大喜,连忙问这三类人住在哪。通背猿猴答道:“就在这个世界的深山古洞中。”猴王当即决定:“我明日便下山,云游四方,非要找到他们,学得长生不老之法。”

众猴听了,齐声赞叹:“好!我们明日广采山珍野果,为大王送行。”第二天,群猴纷纷采摘仙桃异果、挖山药、刨黄精,摆上石桌石凳,设下一桌盛宴。果子种类繁多:樱桃、梅子、龙眼、荔枝、西瓜、石榴、葡萄、山药、黄精等,不一而足,香甜可口,美不胜收。

美猴王坐上首,群猴依次奉酒奉果,一起畅饮到天黑。第二天一早,猴王命众猴帮他做竹筏,带上干粮果品,只身出发。顺着天风,他驾筏出海,前往南赡部洲,立志访道求仙,逃脱生死轮回。

东南风连刮数日,把他吹到南赡部洲的海岸。他靠岸后,看到海边有人捕鱼、打鸟、淘盐。他装作猛兽吓跑他们,又捉住一人,脱下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开始学人说话、行礼、生活,走遍各地,专心寻找佛、仙、神圣,渴望找到长生不老的办法。

然而,他发现人世间人人为名为利奔波,少有人为生死修行。他继续云游八九年,却仍未找到有道之人。

后来他来到西洋大海,想海外或许能遇神仙,便又造筏出海,漂至西牛贺洲。登岸之后,他深入高山密林,不惧猛兽,遍访仙踪。

他登上高山,只见风景秀美,山峰林立、竹松常青、奇花异草四季不谢、泉水清流,处处宛如仙境。他心想:如此福地,定有高人隐居,便继续前行,寻找真正的师父。

正当猴王看山景出神时,忽听林深处传来人声,他赶紧走过去,细一听,原来是有人在唱歌。那歌声悠扬,唱的是:“砍柴卖酒,笑对人生;不争不抢,闲坐讲道......”猴王听了大喜,心想:“神仙一定就在这里!”

循声而去,只见是个砍柴的樵夫,打扮朴素,头戴箬笠,身穿布衣,脚踏草鞋,腰系绳带,肩挑柴担,手执斧头,正伐木为生。

猴王上前叫道:“老神仙,弟子给您请安!”那樵夫慌忙答道:“不敢当不敢当,我不过是个砍柴糊口的穷汉,哪是什么神仙?”猴王说:“你刚才不是唱神仙的话么?还讲什么《黄庭》?”樵夫笑道:“哎呀,这是一个神仙邻居教我的词,叫《满庭芳》。他说念了可以散心解烦,我不过是随口哼哼而已。”

猴王问:“既然你住他隔壁,为何不拜他为师,学些长生不老的本事?”樵夫叹道:“我命苦啊,父亲早亡,母亲年老,我一人担起全家,不敢远离,哪有心思修道?”

猴王感叹道:“你真是个孝子,将来一定有好报。既如此,还请你指点神仙住处,我好去拜访。”樵夫道:“不远不远,这山名叫‘灵台方寸山’,山中有个‘斜月三星洞’,洞里住着一位高人,名唤‘须菩提祖师’。他收徒很多,现在还有几十人跟着修行。你只顺着这条小路,往南走七八里就到了。”

猴王一听,大喜,拉住樵夫说:“你就跟我一块去嘛!若我有成就,定然报答你的恩情。”樵夫笑骂道:“你这猴子怎么不明事理?我母亲还等我回家煮饭呢!柴还没砍完,我若跟你去,那我家谁来照顾?”说完挑起柴担就走了。

猴王只得道了声谢,依指示出林上路,翻山越岭,不多时,果然见到一座仙家洞府。远远望去,云霞缭绕,松竹苍翠,老柏成林,异草吐香,飞禽走兽,自由出没,一片仙境模样。

他走近一看,只见洞门紧闭,无人应声。他又抬头望见门旁石碑,上刻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猴王大喜:“真有其人,其地果然不虚!”但他心中略有迟疑,不敢贸然叩门,便跳上松树吃松子玩耍。

没过多久,只听“呀”的一声响,洞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端的是风姿潇洒、容貌清秀,非凡人可比。他头梳双髻,衣袍宽大飘飘,神态悠然淡泊,一看就知道是山中修行之人,远离尘世、心如明镜。

那童子刚出门便高声道:“谁在这里搅扰?”美猴王赶紧从树上跳下来,躬身行礼道:“仙童,我是个来访道学仙的弟子,并无冒犯之意。”童子见他说得诚恳,笑道:“原来是你啊!我家师父刚刚登坛讲道,话还没说完,就忽然叫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来了个修行人,去接待接待。’看来说的正是你。”猴王听了连连点头:“正是正是。”

于是收拾衣襟,整整肃容,跟随仙童往洞内走去。只见里面一层层楼阁玲珑,一进进宫室如画,处处珠光宝气,静雅清幽,真正是仙人住的地方。走了好一会儿,才来到正殿之下。

只见那菩提祖师端坐于瑶台之上,气度非凡,左右站着三十多个侍童。真是:大觉金仙真妙相,空寂自然随变化;

不生不灭通玄理,万法归宗体道真。

猴王见了,立刻俯身拜倒,连磕几个响头,口称:“师父!弟子特来拜礼,愿求大道!”祖师开口问道:“你是哪里人?姓甚名谁?先讲清楚再拜。”猴王答道:“弟子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

谁知祖师一听,却忽然大喝:“赶出去!他是个撒谎精,哪配修道?”猴王吓得连忙磕头:“弟子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祖师道:“你说你从东胜神洲来,那可是隔着两片大海、一个南赡部洲!你是怎么过来的?”猴王叩头回道:“弟子飘洋过海,云游访道,历经十多年方才找到这里。”

祖师听了,这才缓和语气道:“既是一步步寻来的,也算不易。那你姓甚?”猴王答:“我无姓。人骂我我不恼,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笑就罢了,我一生无性无火。”祖师笑道:“我问的是你出身的姓,不是你性格。”猴王道:“我也没父母,自然没姓。”

祖师惊讶:“难道你是从树上长出来的?”猴王说:“也不是。我是从花果山上一块仙石里蹦出来的,那年石头裂开,我就生了。”祖师听了暗暗欢喜,心中一动,知道他不是凡胎俗骨。

便叫猴王走动走动看看。猴王跳起来,走了几圈。祖师笑着说:“你长得也不赖,看着像个吃松子的猢狲。我就从你身上取个姓。‘猢狲’去掉‘兽’旁,剩下‘古月’。‘古’是老的意思,‘月’是阴的意思,‘老阴’不能生育,还是不妥。那就干脆取‘狲’字的音,给你姓‘孙’好了。”猴王一听,高兴坏了,连忙拜谢:“好!好!好!今日才知我也有姓啦!”

又道:“既有姓了,还请师父赐个名字,好叫人呼唤。”祖师说:“我门下十二字辈份,你算是第十辈,排到‘悟’字。”猴王忙问:“是哪十二个字?”祖师道:“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说着笑道:“我给你取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如何?”

猴王连连叩头:“好名字,好名字!从今以后,我就是孙悟空啦!”正是那句:

鸿濛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00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