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沙尘暴里拍写真:谁在“玩命”?要命还是要流量?

今年五一的敦煌鸣沙山,简直像被老天掀了沙罐子。好好的天气突然狂风卷着碎石子呼呼地刮,风速表疯狂打转,瞬时风速飙到32米/秒,妥妥的12级狂风!沙子打在脸上跟刀割似的,摄影师老张缩在防风帐篷里,手都抖得抓不住镜头——他刚在小红书发了组《荒漠孤影》的客片预告,没想到一下子爆了,3万多赞呢!身后的模特小林咬着防尘面罩,第12次摆起姿势,头发早就被风吹得跟乱草似的,前前后后被掀翻三次,还咬着牙说:“就得这种破碎感,不然对不起这风沙!”

谁能想到,好好的敦煌文旅,现在搞起了这么刺激的“极限写真”?以前五一来这儿,满月牙泉都是穿飞天汉服的姑娘,轻纱飘飘的,跟画里似的。可今年不一样了,抖音上敦煌沙暴大片#的话题直接爆了,播放量短短几天就破了8亿次!有个网红在11级风里拍的《沙暴之眼》,点赞直接上百万,评论区全是“太震撼了”“这才叫真实”“氛围感拉满”的留言。好家伙,这下子,沙暴写真彻底火出圈了。

但火的背后,全是拿命在拼啊!老张的帐篷外,沙子跟不要钱似的往镜头上扑,相机没一会儿就蒙了层黄乎乎的沙。小林的妆早就花得没法看了,脸上不知道被沙子划了多少道,还硬撑着说:“客人就要废墟感,就得拍出那种被风沙蹂躏的劲儿!”当地摄影工作室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说他们新推的“黄沙大片”套餐,平时一天就接2单,现在直接涨到20单!来的大多是20到35岁的姑娘,开口闭口都是“要挣扎感、孤独感,朋友圈点赞数决定我花多少钱”。您瞧瞧,这哪是拍照,分明是拿朋友圈点赞当KPI呢!

可危险也跟着来了。敦煌气象局说,2025年五一的沙尘天气比去年多了15%,可拍沙暴写真的订单直接涨了300%!摄影论坛里,有摄影师偷偷说:“去年同行在沙暴里迷了路,差点被风刮进山沟里,想想都后怕!”北京来的摄影师阿杰,防护服上全是胶带,苦笑着说:“今天第五次被风吹翻三脚架了,客人还说‘沙粒打在脸上的效果绝了’。”他朋友圈算了笔细账:租防风帐篷一次300,护目镜面罩相机罩全套2000,安全员一小时150,后期修图每张多花半小时去沙粒——可一组照片能卖3888,网红甚至敢开价一万!您说,这风险跟回报,咋就这么让人上头呢?

最让人揪心的是,顾客根本不知道危险性。23岁的小杨拍完照直接高烧住院三天,她哪知道那场风暴是强沙尘暴啊,摄影团队连个像样的救援设备都没有。还有更荒唐的,平台推的“沙尘写真保险”被抢疯了,结果条款里写着“不可抗力不赔”,这不就是花钱买个心理安慰嘛!这保险保啥了?

抖音的算法也在跟着煽风点火,只要视频里有“沙暴中奔跑”“黄沙孤影”这些标签,就拼命推,完播率比普通写真高40%呢!摄影机构没办法,只能跟着卷:999的基础版、3999的高端版,还有9999的限量版,说是全程跟拍12小时,可之前就有机构因为没配安全员,模特被风沙迷了眼,赔了两万还关了账号。

现在的年轻人啊,尤其是00后,朋友圈点赞数比啥都重要。林瑶那句话说得实在:“我们追的不是风景,是别人没体验过的极端感觉,越危险越显得独特。”可这哪是拍照,分明是拿风险当社交货币啊!

好在有人开始清醒了。重庆的摄影师用AI搞虚拟风暴场景,不用出门就能拍;敦煌文旅局搞起了沙尘暴剧本杀,把拍照和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听说当地还要出台安全标准,要求配备专业救援设备。行业专家说,未来三年,一半的“风暴写真”团队得消失,剩下的肯定是既懂流量又守底线的。

在12级沙暴里拍照,说起来挺疯狂的。为了所谓的“破碎感”“存在感”,有人拿命换流量,有人咬牙硬撑。可这场狂欢能持续多久呢?当风沙退去,留下的不该只是满是沙粒的镜头,还有我们对“危险美学”的反思——咱追求存在感没错,但犯不着拿命去换啊,您说是不是?

互动话题:

要是有人喊你去沙尘暴里拍写真,你敢答应吗?有没有见过那种让人捏把汗的“极端写真”经历?来评论区聊聊?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099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