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成功之道
一、核心主题
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出教师上好信息融合课的三大关键策略,结合政策导向与实践经验解析具体实施路径。
二、三大关键策略
1. 改变理念: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1)政策依据:国务院文件强调课堂教学需以学生为主体,推行情境化、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探究式学习,推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关注差异化教学与个别化指导。
2)核心要求:教师需真正“看见学生”,将课堂的时间、空间、话语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学习发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提升其主动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
2. 坚持常态化应用:从“偶尔用”到“普遍用”
1)课堂用:技术应用需覆盖全学段、全课型,在日常学科课堂中自然融入,而非局限于特定场景。
2)经常用:避免仅在公开课或比赛中使用技术,通过日常每节课的实践积累经验,形成对技术的熟练驾驭能力(如作者自2017年起每节常态课融入技术,逐步优化教学形态)。
3)普遍用:总结可复制的学科教学模式,为同行提供经验参考,推动技术应用从个体实践向群体推广转化。
3. 加强教学反思:基于数据优化教学决策
1)重要性:信息融合课具有生成性特点,需通过反思评估技术应用效果(如数据收集是否精准、教学决策是否恰当),逐步提升“数据感”。
2)实践案例:作者通过保存课堂数据,结合“同侪教学法”筛选题目,区分课堂与课后任务,优化时间分配,提升教学针对性。
三、总结与行动
1. 核心理念:信息融合课的探索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以“学生中心”为方向,通过常态化实践与持续反思,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2. 教师行动:教师需明确个人信息化融合之路的起点与路径,在理念、实践、反思中逐步提升教学效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