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不再“拖拉”
“教学的对象不是一堆作业,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孩子。”但面对小洋时,我曾一度陷入无力感。
小洋是我班上的学生,聪明,反应快,课堂上偶尔还能给我惊喜。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写作业拖拉,甚至经常不交。每次检查作业,他总是支支吾吾,不是说“作业本忘带了”,就是“昨天忘记拿回去了”。一开始我以为是偶尔的疏忽,后来才发现,他几乎从不按时完成英语作业。甚至有时被我批评后还会忘记。
我找他谈话,他低着头,一言不发。作业反馈发下去,他看都不看,塞进书包里。几次找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他就是磨蹭,老是说‘等会儿再写’,一写就困,写不完就偷偷藏起来。”
我知道,批评解决不了问题,我要先走进他的心。
于是,我开始留心观察小洋。他喜欢画画,上美术课时总是很专注。我便借此机会,在英语练习中加入“画一画”的环节,比如“Draw your favorite animal and write its name”,他第一次主动交了作业,画得很认真,写得也不差。我在作业本上写了一句:“You are good at drawing! Keep it up!”第二天,他居然红着脸来问我:“老师,我可以再画一张吗?”
我顺势鼓励他:“当然可以,只要你肯认真完成任务,我就一直收。”
从那以后,小洋的作业慢慢有了起色。虽然有时候还会拖,但至少开始完成了。他喜欢被表扬,我就在设计奖励制度,用印章奖励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他第一次获得印章时,眼睛里闪着光。那天放学前,他跑来告诉我:“徐老师,我今天课后服务第一个先写了英语作业呢!”
有一天,我特地布置了一份“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一天”的英语小作文。他写了“The best day is Sunday. I draw, I watch TV, I play.”下面还配了一幅画,画里有他、爸爸妈妈和他画画的样子。我读完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你写得很好,小洋,我真的很开心看到你认真完成作业。”
孩子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小洋偶尔也会偷懒,我没有再用批评压他,而是用“你上次做得那么好,这次也一定可以”去唤醒他心中的期待。
期末时,小洋的英语作业完成率从不到40%变成了95%。期末他拿到作业本时小声说:“徐老师,谢谢你。”其实,是他自己没放弃自己。
教孩子有时候就像点灯,有些灯一下就亮,有的需要你陪他慢慢点燃。小洋,就是那盏后来发出微光的灯。而这微光,照亮了他,也温暖了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