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 提质增效”:推动厉行节约 走深走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各地各部门工作提供了行动遵循。在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背景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作风建设关键议题。党员干部需以《条例》为指引,在深学、笃行、增效上发力,锤炼党性、彰显担当。

一、深学细悟,筑牢节约思想根基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理论学习是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基石与先导。唯有在理论学习上深耕细作、笃行不怠,方能在实践行动中有的放矢、行稳致远,进而培育出优良作风,创造出优异成绩。

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秉持“学不可以已”“学贵恒贵专”的求知态度,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修课,把《条例》等重要文件当作学习教材,在深学细悟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准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将其作为工作和生活的“指南针”。同时,要坚持学思用相结合,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深化学习效果,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节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要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绷紧“厉行节俭”之弦,将学习融入日常,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线上平台学习节约知识,强化节约意识。

二、笃行实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作风建设的征程中,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时刻铭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将《条例》的要求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手册”和“行为规范”。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抓起,坚持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行为。

我们要坚决摒弃“公家的钱不心疼”的错误观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标对表,自觉反思和纠正自身行为。在日常工作中,随手关水关电、节约使用办公用品等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是践行节约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做好表率,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让勤俭节约成为工作生活的鲜明底色,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三、提质增效,让节约成果惠及民生

《条例》明确指出要“降低公务活动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群众是作风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成效的最终检验者。作风建设和学习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广大党员干部在改进作风的过程中,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厉行节俭的行动自觉转化为提升为民服务质效、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大力推广“线上会议”“电子审批”“文件共享”等数字化办公模式,减少文山会海,降低行政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整合部门窗口,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我们要将有限的物力、人力、资金等资源向民生项目、公共服务等领域倾斜,在精打细算中优化资源配置,在务实节俭中提升服务温度,让节约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深学笃行 提质增效”是推动厉行节约的重要方法论。党员干部要将其贯穿工作生活,让节约成为自觉、习惯和风尚,为党风政风好转、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233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