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太极

老年大学在做了前期调查之后,终于在原有的声乐班、形体班基础上增设了太极班。
知道这个消息很是兴奋:这样一来,一周将有三个半天被满满当当填满!
一切可以把我从手机中拉出来的活动都被我视为健康活动。
是的,从未想通过这些特色班学到什么一技之长,只想用来消磨时间,还能少玩手机。
如果真的可以因此学到一点什么,那纯属附带增加值。
太极班开课时间定在这个周五。我提前就呼朋引伴,叫上姐妹发小。
很让人惊喜的是授课老师竟是武当派弟子,国家级奖牌获得者,地区太极协会会长。知道老年大学请的授课老师都不简单,意外收获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这名太极老师还是我们的同根同姓的同乡!
因为这一点,我们入门变得轻松自在许多。
初涉太极,碰到如此机遇,妙哉!
忍不住找了度娘,做了进一步了解: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太极拳主要代表人物有施承志、陈正雷、杨振铎、李秉慈、孙婉容、钟振山等。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原来太极如此神妙!
中文名
太极拳
批准时间
2006年
非遗级别
人类非遗
申报地区
河北省永年县、河南省焦作市5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5
遗产编号
Ⅵ—11
代表人物
施承志、陈正雷、杨振铎、李秉慈、孙婉容等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340个贡献者:不会说的段子手、Lemon西厢、b共享乐、天够真无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