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一个”笨人”如何逆袭成圣?当代社恐的生存教科书
《曾国藩传》这本自传体,在近几年一直成为社会阅读热点。我感觉,之所以广受读者欢迎,与其多维度的价值呈现及人物本身的传奇色彩密不可分。
这几天,我读这本书,已经上瘾了,早上一睁开眼就去读,晚上睡觉前也必须读,欲罢不能。
在晚清,关乎大清国运的几件大事,曾国藩都参与过,而且在整个事件中,都担任要职,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一个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是倡导洋务运动。
从自传体中,了解到曾国藩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
草根逆袭的典型:曾国藩出身普通农耕家庭,资质并非顶尖,却通过自身刻苦努力、严格自律,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这种逆袭故事极具励志色彩,能给普通人带来奋斗的动力。
他的处世智慧,值得很多人借鉴学习。
他的精神成长的启示,也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很多启发:曾国藩一生经历多次低谷,兵败跳江、官场排挤,但总能通过自我反思、调整心态重新崛起,其屡败屡战的韧性和自我修炼的过程,能为我们提供面对挫折的心理支撑。
开启《曾国藩传》的阅读之旅。走进这位晚清大臣跌宕起伏的人生,来探寻他的喜怒哀乐。
本书的一开篇,就讲述了一个神奇的传说,曾家的后院有个巨蟒天将,是曾国藩的化身。
这些是人间传说也罢,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也罢。但是我纵观全书来看,曾国藩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经历了诸多的苦难。
我更想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位晚清大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在那个朝代所经历的千般劫难、困惑、艰难抉择,所承受的压力,是我们常人无法承受的。他能挺过来,这也许就是完成了上天安排的大任。
曾国藩出身卑微,资质平平,却以穷根究底的笨功夫读书、做官,从乡下秀才走到了权力顶峰,不得不说,与他少年时代的练就的品格有很大的关系。
都说少年曾国藩很“笨”,科考之路并不是那么顺当,一搓再搓。
那个梁上小偷背书的故事,我们应该在很早就听说过这个故事了。曾国藩背书,背了很久,还是磕磕绊绊,结果梁上小偷着急了,直接跳下来背给曾国藩听。听完这个故事后,确实感觉,曾国藩真够笨的呀。
然而,在我看来,他的“钝拙” ,实则暗藏深意。这个故事若仅作趣闻读,便忽略了其象征意义:当小偷凭借记忆力嘲笑曾国藩时,他所展现的并非愚笨,而是一种强大的专注力。即便在外界的干扰下,仍能坚守既定目标——手中的书。
后面讲到曾国藩带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身边很多亲信七嘴八舌给他提建议,但是他所展现出来的“坚持定见,不为浮议所动”,最后取得胜仗,可能就源于小时候读书时的强大专注力、定力。
所以啊,曾国藩的“笨”并非智力不足,而是不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他坚持反复诵读、扎实记忆,最终形成深刻理解。
曾国藩的“笨”和“慢”反而成为他的优势,这提醒我们:成功未必属于最聪明的人,但一定属于最坚韧的人。
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来自家族的托举,还是很重要的。
大家知道,曾国藩的家谱里,世代务农,几乎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就连他的爸爸增麟书在仕途上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屡试不第却坚持科考”。
大家知道,曾国藩的家谱里,世代务农,几乎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就连他的爸爸增麟书在仕途上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屡试不第却坚持科考 。但是他非常重视对曾国藩的文化教育。
家庭重视科举功名,也促使他从小立志于读书仕进,为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从整个家族来看,祖父曾玉屏 “性格刚烈、治家极严” 的作风,父亲曾麟书 “屡试不第却坚持科考” 的经历,共同构成了曾国藩少年时代的精神坐标系。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