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P思维模型学习与社群运营应用实践

【红利写作日更566/600】

今天,读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学到了一个思维模型,叫做 WOOP。

这个模型具体是怎么解释的呢?

首先,W 代表 Wish,也就是愿望,指你想要实现的某个目标。

O 代表 Outcome,也就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你实现了这个愿望,最理想的结果会是什么。

第三个 O 是 Obstacle,指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障碍。

P 代表 Plan,也就是计划,指你针对这些障碍,制定的具体应对方案。

把这四个部分结合起来,就是 WOOP 思维模型。

它的核心流程是: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情时,首先要明确你的愿望是什么;然后思考实现这个愿望后,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接着,分析在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最后,制定应对这些障碍的具体计划

整体来说,WOOP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思维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把内心的张力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力。

正如书中所说,设定目标时,首先需要有张力,有了张力才能推动自己前进,这是第一步。而有了张力之后,还需要有“河道”来引导你前进,这个“河道”其实就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行动方案。

在这个点上,WOOP 模型其实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把你的内心张力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力。

那么,结合前面的内容,我可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我下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亲爱的多维社群”里,把这个社群打造成一个小而美的社区,成员人数能够达到100人。

这是我目前最想实现的目标。

如果实现了这个愿望,最理想的结果是什么呢?

首先,社群人数达到了100人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每天在社群里做一些分享,同时,大家也能在这里学到他们想要的内容。

此外,我还希望能在社群中找到一些关于 WPS 多维表格应用的案例和需求,这样我就有机会接到相关的业务。

这是第一个方向:通过社群收集各类需求,进而拓展业务。

第二个方向是,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一个有想法的小团队。大家可以在 WPS 多维表格领域进行合作,通过团队的协作和分工,承接各种 WPS 项目。这样不仅能打造社群,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运营团队。

第三个目标是通过社群的打造,逐步完善“亲爱的多维社群”的学习课件,将其打造成一个可售卖的课程体系。

具体来说,我计划将基础内容制作成至少30节课,形成文字课程和视频课程,最终整理成自己的知识系列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障碍:

首先,由于都是线上辅导和交流,群内沟通和互动可能不够活跃,导致参与度不高。

其次,由于缺乏线下见面机会,成员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导致呈现的案例和需求不够明显,可能难以找到具体需求。

最后,由于需求不明确,组建团队可能会遇到阻碍。因为成员没有获得预期结果,整个进程可能会出现滞后性。

这些潜在障碍需要我们在社群运营过程中特别注意,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些障碍可能会影响我的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基于这些情况,我未来的行动计划如下:

首先,我会制定关于"亲爱的社群"的运营计划目标,梳理所有目标,并将其分解为下半年的月度或周度行动方案,确保目标与行动形成闭环。

其次,我将持续输出课程并不断学习。通过复习课程中的多维表格运用内容,结合课程学习,输出自己的WPS基础课程1-30节。计划在90天内完成30个课件的输出。

最后,在工作方面,我将应用多维表格,进一步精进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通过了解生产需求,输出生产需求结果,使理论与实践形成闭环。

总的来说,WOOP 模型帮助我梳理了目标、理想结果、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应对的具体计划,让我对实现愿望的路径更加清晰。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梳理,能够将WOOP思维结合自身实际应用场景,发挥到极致。

同时,进一步完善“亲爱的多维社群”的运营体系,使其更加健全。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37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