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明明告诉诸葛亮马谡是个废物,为什么诸葛亮还要提拔马谡?

诸葛亮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在马谡之前,诸葛亮以知人善任为名,他推荐给刘备的庞统、蒋琬,都算是社稷之臣,没有让诸葛亮失望。

马谡也确实有些才华,诸葛亮平南中时,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计策被采纳,让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

更何况,刘备之前看人识人就不咋地,他任用廖立当长沙太守,结果长沙丢了,任用郝普当零陵太守,结果零陵丢了,任用糜芳当南郡太守,结果投了,任用傅士仁守公安,结果也投了,任用刘封孟达守上三郡,结果上三郡丢了。关羽失荆州不是用人的问题,就不说了。这样看来,刘备看人的能力很一般。

有了这些经验,诸葛亮自认为没有看走眼,所以才把刘备的嘱咐忘的一干二净,对马谡大加任用。

诸葛亮这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再说了,先主才和马谡相处多长时间,未必就真的了解马谡,诸葛亮可是时不时的就和马谡彻夜长谈,讨论军事谋略。

能够跟诸葛丞相秉烛夜谈的人,再怎么着也不会太差吧。想想看,让我们普通人跟诸葛丞相彻夜长谈,以我们的专业,能跟诸葛亮谈什么?兵法?政略?历史?文学?发明创造?怕是接不了丞相的话茬。

街亭之战前的马谡,起码没有表现出不可大用的地方,这才让诸葛亮对其能力放心。

除了能力之外,马谡还是自己人。

马谡也是荆州派,在荆州的时候就跟了刘备,马谡的大哥马良深受刘备信任,跟诸葛亮也关系匪浅,马谡属于荆州派的亲信。从人情的角度来讲,重用马谡也不为过。

马谡既占了“任人唯贤”,也占了“任人唯亲”,诸葛丞相这才力排众议,拔擢马谡为北伐前锋。

当时军中很多人都推荐久经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魏延、吴懿,但诸葛亮有他的想法,这一战要求稳不求快,魏延固然经久沙场,但为人急躁,好出奇谋,弄不好他会率兵弃街亭,直接打进关中去。吴懿在北伐之前,并没有多少大战指挥经验,只不过是皇亲国戚,诸葛亮才带着他,诸葛亮也不敢大用他。

诸葛亮想趁此机会锻炼新人,提拔亲信。但诸葛亮对马谡也不是十分放心,他在派马谡镇守街亭前,甚至把详细的防守方案做了出来,让马谡当道扎营,多置鹿角陷阱,还给马谡派了个老成持重的王平。这其实就是一场开卷考试,只要照着丞相的答案抄就行,但谁能想到马谡喜欢临场发挥,居然自己编答案,结果被张郃打的全军溃败。

马谡人品还不行,居然临阵脱逃,让诸葛亮失望透顶。

诸葛亮虽然看走了眼,但也是杀伐果断,雷厉风行,他没有徇私枉法,直接将马谡逮捕入狱,择期问斩。

诸葛亮的治蜀方针是“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意思是如果你能为蜀汉尽忠立功,即使是仇人也要奖赏,如果你犯法懈怠,即使是亲属也要处罚。

诸葛亮杀马谡是及时止损,也是维护公平原则。

聪明如诸葛丞相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但纵观诸葛亮一生,也就出现了这一次用人失误。他任用的蒋琬、费祎、董允、姜维,都算得上人尽其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看错了马谡一次,也造成了第一次北伐的功亏一篑。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7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