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说秦腔︱传统戏第55篇

《九江口》:赤胆忠心铸就的秦腔经典

      元末乱世,群雄逐鹿,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战大戏”在秦腔舞台上拉开帷幕——《九江口》又名《忠烈图》,以元末军阀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权谋斗争为背景,讲述了大元帅张定边孤忠救主的故事。陈友谅为联姻张士诚,派胡兰迎其子张仁,不料胡兰被朱元璋擒获降敌。朱帐下“巧嘴”华云龙假扮张仁,与胡兰共赴北汉诈婚。老帅张定边识破阴谋,苦谏陈友谅未果反被罢黜。陈友谅中伏兵败,张定边率八百死士扮作渔民,血战九江口,救主脱险。 

      看点:忠义之魂与人性博弈

      “传统版谍战”张力十足:全剧以“盘问”“闯宫”“摘印”“救驾”等情节串联,张定边与华云龙的智斗步步惊心。华云龙诈婚反咬、胡兰畏罪自尽等反转,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堪称元末“无间道”。 

      唱做并重的净角丰碑:张定边一角融花脸的雄浑与老生的苍劲于一体。剧中“跪蹉”“髯口功”“驾舟开打”等技巧,既考验演员功底,更传递出忠臣的悲怆。青年演员杨力为练“跪蹉”,膝盖磨破数层皮,终以“铜锤架子两门抱”的表演斩获陕西戏剧奖。 

        舞美新诠激活传统:2022年西演·西安三意社复排版创新采用冰屏与移动平台,在保留戏曲写意本质的同时,以动态视觉强化战场肃杀与江涛汹涌,让现代观众直观感受古剧魅力。 

      历史纵深:从戏台到时代的忠义寓言。《九江口》早见于清嘉庆年间的秦腔钟铭(甘肃靖远),历经京剧、豫剧等多剧种演绎,其生命力源于对“忠义”命题的深刻叩问。张定边明知君主昏聩仍舍命相救,既是传统士大夫“君辱臣死”精神的极致书写,亦暗合元明易代时民众对乱世英雄的期许。剧中“摘印”一场,帅印被夺而忠心不灭,权力与道义的撕扯至今振聋发聩。 

      今日回响:青年接棒守正创新。三意社复排此剧,大胆启用“85后”“90后”挑梁,40名青年团学员翻滚腾挪,以青春热血激活老戏骨。导演何红星在重构唱腔时,紧扣秦腔“高亢苍凉”的本色,强化张定边哭谏时的悲愤咏叹,让百年声腔迸发现代感染力。更可贵的是,剧中张定边“逆命护道”的坚持,恰似当代文化守艺人面对流量洪流时的坚守——传的是老戏,守的是初心。 

        一叶扁舟出九江,孤忠碧血映千秋。《九江口》的渔舟载不动元末硝烟,却让张定边的赤诚穿越时空,在今日舞台轰鸣,它既是秦腔“活化石”的铮铮筋骨,更是中华脊梁的精神图腾:名利可夺,帅印可摘,唯人心忠义,永立潮头!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154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