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滋味
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
瑞幸入驻公司园区,让地处郊县的职场多了一丝时尚气息。早上点了一杯无糖拿铁,特意升级为喜爱的耶加雪菲咖啡豆,相比星巴克,入口没那么丝滑,后味略显苦涩,少了些香醇滋味。十块和三十块,昭示着“一分价钱一分货”亘古不变的真理,也唤起了个人对于品牌的价值体验。第一次喝星巴克,是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期间。校招进入的老牌外贸国企,职场里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大哥大姐。他们时常忆往昔,感叹行业没落,对于我们这些年若子侄的应届毕业生相当照顾。一位年过五十的大姐,也许称阿姨更为贴切,与我同是北方人,在南方城市中,更显亲和。不记得什么原因,与大姐相约去喝星巴克,对于刚踏入社会一千多块工资的小镇做题家,在繁华的南方一线城市,充满小资情调的咖啡厅,品尝三十多块一杯的咖啡,几乎是高不可攀的奢侈体验。选了名字很洋气的卡布奇诺,喝了两口咖啡就见底了,圆杯子里剩下半杯奶泡。加了半杯开水,与大姐聊了半个下午,知道了她的半生经历。出身军队高干家庭,门当户对的丈夫在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前往日本打工,多年未归。大姐离婚单身多年,唯一的儿子在北京读大学,哲学系。那时的我,坐在星巴克,手捧咖啡杯,与忘年交聊天,远离现实的奇特体验。
踏足职场多年后,习惯了每天早上冲一杯挂耳,在耶加雪菲的酸涩中,品尝出美好的花果香。早已对咖啡去魅,对星巴克亦然。一次去东北出差,没了每日的手冲挂耳,就在分公司楼下的星巴克,用自带保温杯装了满满一杯美式。回到职场喝咖啡,分公司的同事吃惊地问我,“姐,你为啥用保温杯喝咖啡,这样谁知道你喝的是星巴克?”我喝的是咖啡,不是星巴克。那时的我,对于星巴克没有浅烘的耶加雪菲,还颇有微词。
一次,与老公外出游玩,路过星巴克,老公专程为没吃早餐的我买了一大杯拿铁。也就是在那一次,浓浓的奶香和咖啡的焦香中,喝出了幸福的滋味。后来的每一次星巴克,几乎都是和老公一起,要的也都是幸福味道的拿铁,入口丝滑,恰到好处的奶香与焦香,后味香醇。
迁居通州,家里添置了半自动咖啡机,专门入手了星巴克的咖啡豆,手摇磨豆机研磨,压粉装填,高温高压下析出的咖啡液上,漂浮着漂亮的油脂。不知为何,粉碗中无法形成半干燥的粉饼。老公安慰我说,“精密的仪器总需要反复的调试”。不断调整咖啡粉的粗细程度,直到用过滤器手柄轻敲,粉碗中轻松扣出一整块粉饼,大功告成。浓缩咖啡液中倒入预热的牛奶,无论全脂还是脱脂,拿铁的口感不错,就是少了点幸福的滋味。
现在想来,星巴克拿铁的幸福滋味,与咖啡豆无关,与牛奶无关,与最初的品牌体验有关,与获得咖啡的场景有关,当然,稳定的出品是最基本的保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