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坚守已与时代无关
一部从头到尾表达“自信的爹,生活不能自理的儿,被迫消失的妈” 的失衡感,让人感到乏味至极。《你行你上》这一次真的是上不去了。如此平淡的剧情,却拍出了极为吵闹的效果。夸张的场景、密集的台词,让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般亢奋。大量台词中夹杂着少量有效信息,其余模棱两可的内容,大概就是姜文导演试图传达的 “隐喻”。影片中迅速的镜头剪切,角色说一句台词的时间,能切换到好几个人物的状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宛如晕车一般难受。再加上姜文极具特色的声线,配上蹩脚的东北话,违和感十足,与其如此生硬,倒不如直接讲普通话。

姜文的电影向来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黑色幽默、超现实场景、符号化意象,在他过往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子弹飞》便是典型代表。在《让子弹飞》中,架空的鹅城,虽未明确具体年代,却给人一种时间久远的朦胧感,即便故事略显荒诞,却也能被讲述得绘声绘色,仿佛真实存在。但在《你行你上》中,以真实人物事迹改编,讲述的是大众熟知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反而让真实的故事变得虚假。姜文从前的作品,大多有着浓浓的年代感,这种年代感为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提供了土壤,而在这部新作中,现实的真实与艺术的加工未能有机融合,使得故事失去了根基。

姜文曾形容拍电影就像请大家吃饭,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但如今这桌 “菜”,却显得索然无味,难以下咽。曾经,姜文是既有艺术性又受市场追捧的天才,他的作品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阳光灿烂的日子》票房大卖,《让子弹飞》更是口碑票房双丰收。但《让子弹飞》之后,他的作品《一步之遥》《邪不压正》《你行你上》,不仅票房表现不佳,口碑也两极分化。姜文从未放弃过自我表达,可他越是坚持作者性和自我表达,就离观众越远。

在这个电影市场风向多变的时代,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导演们,有的拥抱主旋律,有的放下身段拍网剧,都在努力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姜文却依然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世界,他不上综艺,不玩社交媒体,几乎不在公众面前露面,言论也时常与时代格格不入。他固执地相信能打动自己的故事就一定能打动所有人,这份初心在二十年前或许是艺术家的纯粹与个性,但在今天,更像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天真,甚至是 “自嗨”。姜文的困境,也是一代作者的困境,当他们的个人经验与表达欲无法满足观众时,该何去何从?姜文选择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讲自己相信的道理。他没有错,观众也没有错,只是时代在变,人的喜好也在变,《你行你上》的惨败,就是这种变化下的必然结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