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我的布拉格之恋(完)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

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Plato

金色 Prague(布拉格) 网图侵删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布拉格外科医生Tomas,到某小镇的温泉度假村去手术,在入住小镇的酒店游泳池邂逅女孩Theresa,她是这家酒店的前台 。

女人迷老司机的他心灵向往着最大的自由,在爱情面前如贪玩的孩子,周旋却从不向任何女人靠近,灵肉分离,心门紧锁,追求自由带来的轻,崇尚肉体欢愉的重,生活在轻与重之间无核心地游走。

她是“一个被放在树腊涂覆的草筐里的孩子,顺水漂来他的床榻之岸”。她的世界单纯,她遇见他,心里便住进了他,她会刚还在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下一秒就会为他的情事嫉妒发狂,在折磨与悲凉里快乐。

他遇到她后,会说了:“你睡吧,在我的怀里,你就是一只小鸟,一个扫把,一只小鹦鹉,一片森林,像一句口哨。”

人生之所以总是凄楚楚的悲剧,是因为“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无论你有多睿智,总会留有不尽意与遗憾。

但是,如果你知足,你感恩,你要的不多,可能期许中就没有那么多失望与凄苦。

无论怎样,她遇他,或者他遇她,都是一场灵魂的碰撞与洗礼,无论是欢喜还是悲凉,没有得与失、没有轻与重,唯有好好沉浸感知与珍惜享用,如同行者走在陌生的城市,无论哪座城市,都会以虔诚的心境去赏析与沉醉,因为,这是上天给予的馈赠。

上天恩赐的,无论怎样,都是心头的重!

提及布拉格,自然会想到爱情、会想到Milan KunderaTher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那些想了又想的语意,那部播了又播的电影,尽管用了那俗气的翻译《布拉格之恋》,那句经典的但也不怎么雅致的台词:“take off your clothes”,也又都摊了出来,一如地挑逗心血,一如地肆意身心。

和大多数人一样,本以为电影不过就是小说的影像意念化,又纯又欲的故事而已。长大了又多看了几遍,方知导演颠覆运用着male gaze的劲道,完美实现了昆德拉对女性欲望的裸露以及政治指向,强烈的反思气质和人文精神,道尽了人间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而那些看着轻浮的爱、恋、情、欲,生命于其是多么的不堪。

一辈子很长,然而你可能只是活了很久而已。

合上书,关掉电影,依然的陷在:在幸福的端缘那挥之不去的余音:

What are you thinking about,

I'm thinking about how happy I am.

I'm thinking about how happy I am. 很奢侈的一句话,那一刻,轻和重,已成无谓!

此刻,我的窗外是一样的窸窸窣窣的雨声。

还有滞留于意念中的Sabina的那顶黑色礼帽。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Prague 网图侵删
歌德说:欧洲最美的城市,我认为是布拉格 网图侵删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说:欧洲最美的城市,我认为是布拉格。

布拉格,欧洲之心,是浪漫不羁的波西米亚文化的发源地。

Boihaemum,是神秘、风情、文艺、脱俗的代名词,是布尔乔亚(bourgeoisie)的温柔乡,是艺术家、是文学家的乐园。

所以要去布拉格,今生!

是他的生活真的太轻,亦或是她的生活真的太重,还是他的轻成了她的不能承受的轻。

去布拉格吧,去体会!

那一年,我如是地决定了。

而此时提笔的我,如是地想:是他的轻,成了她的不能承受的轻!

神秘波西米亚布拉格 自拍版权
渐近的布拉格 自拍版权

Prague 布拉格

相信Prague(布拉格),是很多人心底的白月光。

那一年,在八月天高云淡的布拉格,流连了五天。不够!和大多欧洲中古城市一样,布拉格的美与格调是需要用心品味的,需要一砖一瓦甚至是一个地砖缝都可以细细揣摩的,五天这个数字,或许应该是五周、五个月、五年!

不知何时起,这张在布拉格街巷一卖装饰画的店家门上展示区随意拍的画作,竟是布拉格留在我眼底永远抹不去的意念与色彩。

那一点点的艳红,分明是我心中的炙火,或是遥远,炫舞于旋律。

布拉格一店家门口挂的招贴画 自拍版权

抵达布拉格是在傍晚,按照邮件里的提示,在斑驳的大铁门门口接听着房东的电话获取密码再打开钥匙箱,取得钥匙进入大门穿过幽暗的走廊,走入那个古老的,铁栅栏把守的,里面却是欧式豪华吊箱,但于我确是新颖的电梯,梯箱的四壁镶嵌着有棱线角折光的玻璃镜面,如万花筒一般,变换着奇异的光影。随着梯门关闭,梯箱吊斗般嘎吱吱缓慢摇升,恍如奔赴千年之前的时光机通道,一切都渐入到中世纪的故事里,内心是抑制不住的亢奋。

这便是在欧洲城市一定入住古老公寓的惊喜。

公寓大门自拍版权
老式公寓电梯自拍版权

翌日清晨,迫不及待地走出公寓,迎着晨光,扑进布拉格的怀抱,将自己揉进铺着铁轨的千年青石甬道的老城区,街头巷角呈现着13世纪以来的几乎所有欧洲的泛古建筑,一幢接一幢从眼前大气肃穆地掠过,空旷的街道因商场还没有开业而更显清寥、灵异与虚幻。

随着前行,视线如长摇的镜头,将自己代入中世纪的时空,偶尔红色电车经过,犹如一束光划开雾蒙的幕布,咣当咣当地冲破寂静,天空从两侧楼顶间隙中倾泻出高远的蓝,把我从恍惚中拉了回来。心底如同终于被心仪的男孩子眉眼频顾搭讪和关爱一样,忐忑又极度热烈地高喊着:布格拉,是我呀,我来了!

努力地睁大着眼睛,这不是梦,近在眼前的,就是那个我心心念的布拉格。

古老街巷自拍版权
公寓门前的大街和旧城区自拍版权
古老街车线路42线The Historical Tram Cars on Line 42官网侵删

1、高堡(Vyšehrad)

始建于9世纪的布拉格,是波希米亚历史上的首都,捷克王国的政治中心。它以伏尔塔瓦河(Vltava River)右岸山丘上的高堡(Vyšehrad)为核心,又在河对岸建造了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从此城市有了雏形与灵气。

高堡是一座建于悬崖的城堡,曾是捷克国王的王宫,里面有一座新哥特式的圣伯多禄与保禄圣殿(Basilica of St Peter and St Paul),一座旧领主古堡(The Old Burgrave's Residence)以及近两百位全捷克历史上最有身份地位的名人长眠其中的高堡公墓(Vysehrad Cemetery),这些名人中包括卡夫卡(Franz Kafka)、慕夏(Alphonse Maria Mucha)、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斯美塔那(Bedřich Smetana)和阿列什(Mikoláš Aleš)、恰佩克(Karel Čapek)等。我在想,墓地的夜黑风高时,会不会星光熠熠。

高堡踞于山崖,坐在城墙边的餐馆或咖啡座,喝上一杯捷克皮尔森啤酒(Plzensky Prazdroj)或随便一杯咖啡,俯瞰伏尔塔瓦河,宛如当年的莉布丝公主(Libuse),凝视隔河而立的布拉格,她是布拉格最初的缔造者,普热米索利德(Přemyslid)王朝建立者,所有捷克人的祖先。

人间值得啊!

高堡(Vyšehrad)官网侵删
高堡(Vyšehrad)官网侵删
圣伯多禄与保禄圣殿(Basilica of St Peter and St Paul)官网侵删
THE ROTUNDA OF ST. MARTIN官网侵删
圣施洗约翰(斩首)教堂 an originally Gothic church of the Decollation (Beheading) of St. John the Baptist. 官网侵删

2、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 )

1170年,国王弗拉迪斯劳斯一世(Uladislaus I)在伏尔塔瓦河(Vltava River)上以妻子朱迪思的名字命名建造了第一座桥(Judith most),1342年被洪水摧毁,查理四世(Karl IV)在此桥原始基石上又建造了著名的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 也称查尔斯大桥)。

查理四世于1346年继承波希米亚王位,一年后上位德意志国王,1355年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于他的治理有方,中世纪捷克达到最鼎盛时期。他也是继罗马帝国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I )之后,欧洲最负盛名的学者型帝王,而更令他流芳后世的是他对布拉格的规划与营建。

查理大桥被誉为欧洲露天的巴洛克雕塑艺术馆,传说要走上九遍才算真正来过布拉格。临近傍晚再次走在查理大桥时,那30尊栩栩如生的圣徒雕像群被夕阳披上金黄的薄纱,这些巴洛克露天雕作被拉成了斑驳的光影铺在了桥面上,神秘的意境触发着那些关于捷克中古历史的故事阀门 ,令人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

卡夫卡(Franz Kafka)临终时说: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

而患上耳疾的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来到查理大桥欲轻生,此时伏尔塔瓦河的激流正愤怒地撞击着桥,音乐家仿佛听到了捷克人民对祖国的呼唤,遂放掉了弃生的念头,以此创作了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而最出彩的乐章,正是《伏尔塔瓦河》。

查尔斯桥Charles Bridge 官网侵删
Smetana的Má vlast(我的祖国)官网侵删

查理大桥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尊雕像,是内波穆克的圣约翰。他在瓦茨拉夫四世(Václav IV)统治期间任布拉格副主教,正值天主教会大分裂时期(1378-1417),国王支持亚维农教廷的克雷芒七世(Pope Clement VII,即朱利奥·迪·朱利亚诺·德·美第奇,朱利亚诺的私生子),而布拉格大主教Jan z Jenštejna支持着罗马教廷的乌尔巴诺六世(Urban VI)。

文献记载布拉格大主教打算任命约翰为克拉德鲁比修道院院长,国王便命人将约翰毒打致死,并从查理大桥上抛入河中毁尸灭迹。

另一个故事版本是王后告解神父内波穆克的圣约翰,国王怀疑王后有情人逼着神父说出王后的秘密,遭到拒绝,被投入河中身亡,当时尸体头上浮现着五颗星;这已经成了圣约翰最为标准的形象,如果你稍加留意,会发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他头顶五星的雕像。

在此雕像东侧不远处有个十字架标明了圣约翰被扔下桥的具体位置。雕像基座的浮雕分别是王后向圣人忏悔和圣人被投入河中,传说触摸基座者会再次回到布拉格。看着浮雕已被摸得锃亮,无疑大家都想再次回到布拉格。

内波穆克的圣约翰自拍版权

桥上最大的雕塑群, 圣三一骑士团玛塔的圣约翰、瓦卢瓦的菲利克斯和伊凡救那些被异教徒囚禁的基督徒, 洞口由土耳其异教徒和小狗把守。洞穴上方的菲利克斯正在为一位基督教囚犯解开镣铐,下方被锁在洞中的基督徒在祈祷, 左侧的泉水、鹿和鹿角中的十字架象征圣人的创举。

桥上最大的雕塑群自拍版权

3、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

布拉格的城市风光可谓是欧洲最美的图画,城堡是其主角和主题。奔流不息的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在河岸上,是保存完好的有千年历史的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堡群落建筑,是历任总统府,也是捷克王室所在地,里面保有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

城堡区里有圣维特大教堂(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旧皇宫(Starý královský palác)、圣乔治教堂(Bazilika sv. Jiří)、黄金巷(Zlatá ulička)。城堡中教堂尖塔耸立,掩映下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缤纷绚丽。

抬头望去,猜着是哪一个窗口,会抛出过人来呢?著名的布拉格“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Druhá pražská defenestrace)就发生于此。这一事件,拉开了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的序幕。

而更为著名的“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První pražská defenestrace)则发生在新市政厅门前的查理广场(Karlovo náměstí)上,引发了王国一场长达15年的战争,史称胡斯战争(Husitské války,也称波希米亚战争)。

心中不免疑虑,捷克人,为什么喜欢从窗子里抛人取胜于革命。此后,扔出窗行为成为捷克普通民众表达反抗的艺术。

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官网侵删
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官网侵删
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官网侵删
圣维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官网侵删
圣维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 纯银打造的内波穆克的圣约翰棺墓官网侵删
圣维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鲁德米拉礼拜堂意大利著名巴洛克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绘制的《埋葬基督》

始建于公元920年的圣乔治教堂是布拉格城堡内最古老的教堂,是波希米亚大公弗拉迪斯拉夫一世(Vladislaus I)建造的一座仿罗马式建筑,在973年的时候又增建了本笃会的圣乔治修女院。17世纪后期教堂经过一系列的改建,正面添加了巴洛克风格。这是整个波希米亚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教堂墙壁上的各种宗教题材的壁画和雕像都是出自名师之手,世界级的名作《顶棚的耶路撒冷》、《圣母加冕》,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

圣乔治教堂(Bazilika sv. Jiří)官网侵删
圣乔治教堂(Bazilika sv. Jiří) 官网侵删
圣乔治教堂穹顶 网图侵删
黄金巷22号曾是卡夫卡旧居官网侵删

4、布拉格老城广场(Oldtown Square)

布拉格广场,即旧城广场(Oldtown Square),建造年代可追溯到13世纪。广场中有被罗马天主教视为异教徒而焚烧的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布拉格查理大学的首任校长扬·胡斯(Jan Hus)的纪念碑。

广场周边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地标建筑,哥特式的泰恩教堂(Matka Boží před Týnem /Church of Our Lady before Tyn,也称魔鬼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大教堂(Church of St. Nicholas),建于1410年的布拉格天文钟(Prazsky oriol-Staromestsky oriol,)以及它所在的老市政厅(Staroměstská radnice)。

许多小说和电影故事都把这里描绘成浪漫爱情的发生地,的确,傍晚的旧城广场流光溢彩,真的就应了Jolin 那句歌词: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美好的景致里,的确会徒生美好的情愫。在旧市政厅左侧的新艺术咖啡厅户外洋白色阳伞下坐下,寻一杯咖啡,望游人穿梭,静候夕阳向天边划去,间或听得到世界上最精美的天文钟的报时。

天文钟每天早9点到晚9点间的整点时间会报时,钟盘左侧象征时光消逝的小鬼拉响铃铛,右侧代表了虚荣和吝啬的使徒则不断摇头,随着悠扬的钟声响起,钟上面的窗门便自动打开,耶稣的十二门徒两两依次出现在窗口,同时下方的死神牵动铜铃,雄鸡鸣叫后报时结束。 沉浸这魔幻报时后,偶然抬头,天边已经挂上了一轮新月。

建于13世纪的火药塔(Prasna Brana),是位于原皇家御用道路上的哥特式高塔,也是布拉格旧城门之一,17世纪被用来存放火药。

Oldtown Square,Prague官网侵删
扬•胡斯纪念碑官网侵删
老市政厅(Staroměstská radnice) 与天文钟官网侵删
布拉格天文钟官网侵删

布拉格天文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天文资料钟面,代表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天文钟面上方的左右两个窗口,每小时显示行走的使徒;下部的日历盘代表月份、星座等。

天文钟十二门徒运行原理,左右窗口个6个依次出现 官网侵删
广场夜景官网侵删
俯瞰广场官网侵删
古老而沧桑火药塔(Prasna Brana) 官网侵删

5、佩特任山(Petřín)

在布拉格市区周围,有很多高地可以一睹布拉格城市风采。

于佩特任山(Petřín)拾阶登顶远望,童话世界的布拉格城市中众多的哥特尖塔,文艺复兴的圆穹,以及气势恢宏的巴洛克式宫殿,都呈现于眼前。山上还有200年历史的旋转木马。

华灯初上布拉格官网侵删
A 200-year-old Carousel has made Petřín livelier官网侵删

6、璀璨的人文光芒

14世纪,作为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查理四世,将布拉格变成了帝国首都,成为欧洲仅次于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第三大城市。

千塔之城布拉格是幸运的,千百年来,建筑风格随不同君主呈多元化,且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建筑鲜有炮火的摧毁,完好保留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以及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甚至超现代主义等各式建筑。

布拉格是文艺的,它是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的故乡,它有扬·胡斯的思想和哲学,有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旋律,是空气中飘曳着厚重人文芬芳的城市。

古老、浪漫而又神奇的城市,凭借其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是全世界第一个整座城市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

文艺之城布拉格自拍版权
传说奥斯瓦尔德· 波利夫卡(Osvald Polívka)的桥建筑  自拍版权
圣维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自拍版权
圣维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  自拍版权
圣约翰之死雕塑自拍版权
城堡里的圣乔治教堂尖塔自拍版权

建立于十九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布拉格国家博物馆(Národní museum/National Museum),一座新文艺复兴式建筑,出自建筑师(Josef Schulz)的手笔,是捷克共和国境内最大和最古老的博物馆。

布拉格国家博物馆(Národní museum/National Museum)自拍版权

卡夫卡故居,也叫一分钟之屋(Dům U Minuty),墙壁上画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sgraffito(刮画)。

一分钟之屋(Dům U Minuty)网图侵删

对于旅途中的我来讲,除了当地的教堂、博物馆、美术馆外,最为吸引我的还有图书馆。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神学图书馆Strahov Library 号称世界最美的巴洛克图书馆,藏书总量高达25万册。仅有的两个图书室分别为建于1794年的哲学室和建于1671年的神学室,18世纪著名捷克艺术家们手绘的两厅穹顶壁画精致华美。

闻名于世的藏书在两厅联通长廊内摆放,诞生于860年左右的斯特拉霍夫福音书(Strahovská evangelia)手抄本是该图书馆收藏的最珍贵的手稿之一。

860年左右的Strahovská evangelia手抄本网图侵删
1489年的手抄本网图侵删

另外长廊内也陈列着很多14-16世纪的手抄本、经书等。其中一本是1506年在捷克印刷出版的关于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书籍。还有出版于1825年的68卷树木学书籍,这些书籍对波西米亚境内的树木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每一卷书围绕一种树木,并用这种树的树皮装饰这卷书的书脊。

哲学大厅,维也纳艺术家弗朗兹·安东·毛尔伯茨(Franz Anton Maulbertsch)为这座大厅的天花板画了壁画。穹顶壁画《人类的精神发展》展现了科学与宗教的发展,可以在画中看到亚历山大大帝和亚里士多德,以及毕达哥拉斯和苏格拉底。

这是哲学著作最为集中的图书馆,是全世界哲学家最向往的地方。

哲学大厅穹顶《人类的精神发展》官网侵删

神学大厅,由斯特拉霍夫普雷蒙特雷修会的锡亚德·诺西基(Siard Nosecky)于1721-1727年绘制。壁画内容来自《智慧书》、古代谚语、《圣经》和《新约》等,探讨的主题包括智慧、认知、知识和宗教信仰的关系等。

而厅内雕塑是福音的作者圣约翰,他的手中拿着“腰带书”(Girdle book)。官网侵删

圣约翰雕塑的神学大厅

大爱美泉宫且进行了多方修缮的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雷莎同样重视科学和文化,是她通过政令将布拉格的克莱门特学院变成公众求知的大学,并将始建于1557年,属于耶稣会的克莱门特学院图书馆(La bibliothèque Clementinum),改为皇家帝国大学图书馆。

这是欧洲最大最宏伟的巴洛特式建筑,已是捷克国家图书馆,又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2万多平米的空间全部是书籍。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说:上帝藏在克莱门特学院的图书馆里。在克莱门特学院图书馆40万册书中的某一页的某一个字母里。

克莱门特学院图书馆(La bibliothèque Clementinum)官网侵删
城东火药塔自拍版权

坐落于共和国广场(Náměstí Republiky)的市民会馆(Obecní dům),初建是波西米亚王族的宫殿,1905年至1912年间,捷克新艺术建筑先锋人物Osvald Polívka和建筑学教授Antonín Balánek设计修建成现在的建筑。建筑内外部装饰汇集了当时捷克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杰作,正门上方陶瓷半圆马赛克作品是卡雷尔(Špillar)的《向布拉格致意》。两旁是拉吉斯拉夫沙劳恩(Ladislav aloun)的寓言雕塑,内部是从新艺术运动的辉煌旗手到斯拉夫民族历史画巨匠的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设计。这座堪称布拉格最出色的新艺术建筑,是布拉格的音乐厅和地标建筑。

布拉格市民会馆(Obecní dům)自拍版权
卡雷尔(Špillar)的作品“向布拉格致意”自拍版权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作品自拍版权
斯美塔那音乐厅自拍版权

建造于1996年的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捷克语:Tančící dům),灵感来自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红极一时的踢踏舞明星弗莱德和金格。

建筑在布拉格脱颖于众多巴洛克与新巴洛克、歌德与新哥德以及新艺术运动的建筑之间。顶楼是布拉格著名的法式餐厅——布拉格的珍珠。

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网图侵删

卡夫卡博物馆(Franz Kafka Museum)官网侵删
安东宁·德沃夏克博物馆the Antonín Dvořák Museum官网侵删
浓缩了捷克共和国的历史和闪亮的独立精神的列侬墙(Lennon Wall)官网侵删

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网图侵删

在捷克的文学作品或电影中,经常会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量、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对历史上的布拉格之春(捷克语:Pražské jaro;俄语:пражская весна)、天鹅绒革命(Sametová revoluce),没有任何避讳。

布拉格之春是指1968年,时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的杜布切克(AlexanderDubček)在国内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1月5日,开始了以这为主题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并通过了党的《行动纲领》。

但被苏联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以及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进程仅7个月,在8月20日深夜开始的苏联及华约成员国20万军队和5000辆坦克的武装入侵后宣告失败。

这是一次探索具有捷克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也是捷克历史上一次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

而21年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瓦解成为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史称天鹅绒革命(Sametová revoluce)。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的政治制度更迭,没有暴力冲突。

Café Louvre 与卡夫卡喝咖啡

离不开咖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嗅着咖啡的香醇,穿街走巷·。

而那些有着历史烙印的,被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最绚丽的天才们照耀过的,甚至上演过偶遇相知相惜灵魂故事的咖啡馆,更是吸引着文人墨客或是为文字与艺术不惜穿越而来的的游客们,如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道上最辉煌的金三角Les Deux Magots(双叟咖啡馆)、Brasserie Lipp (利普酒馆),Cafe de Flore(花神咖啡馆),他们无一不是欧洲闻名于世的咖啡馆里璀璨的一员。

布拉格的Café Louvre,一间充满了法式情调的,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咖啡餐厅,在其鼎盛时期的1920年代,是整个奥匈帝国最大的咖啡馆。它是当年卡夫卡、恰佩克趴咖啡桌上写作的地方,曾在布拉格生活3年的爱因斯坦喜欢在这里用餐,而那个探讨轻与重、灵与肉的米兰·昆德拉也会常来这里喝咖啡,天才横溢的他们在20世纪初期照亮了Café Louvre,也照亮了布拉格和世界文学界。

Café Louvre

110多年前,一位年轻的作家在这里写作,引起一位美丽端庄女子的注意,她移身坐到他身旁,只为欣赏他的文字。

他们逐渐熟悉起来,他写一页,她便读一页。他写着人非人的思想,荒诞、隐喻,对借喻的真正指向,没有人能读懂,而她,读得懂他内心、他的生活理想,他文字的格局情怀与深刻,她读得懂他写的一切。

铁叔 Jeremy Irons 主演的卡夫卡网图侵删

一次在离开咖啡馆前,她留下了一张便签,上面写着:我不得不承认,我非常喜欢你的文字,以及你。

他们交往了,书信传递和交流着彼此的爱慕于情感,他们灵魂互通无阻。她是著名的俄国记者,对他,她隐瞒了已婚身份,一位实业家的妻子。

后来,他得知了她已婚,便停止了和她的一切联系。“往前一步是丑闻,往后一步是对爱的尊重”,这是他的坚持和态度。

另一个版本是:他们相恋了,后来他解除了自己的婚约,但是她没有如他希望的那样放弃婚姻,两人从此陌路。

无论哪个版本,灵魂互通的两个人没能一起到白头,没能一起到地老天荒,实则人间憾事。

1924年,病榻弥留之际,昏迷中的他却是一直呼喊着她的名字。那是敏感、孤独、压抑的他在悲凉孤寂的一生中最温暖的时光,因为有她。

他是卡夫卡,当年在这个咖啡馆里写的故事叫《变形记》,她的名字叫米列娜。

米列娜网图侵删

米列娜除了是一名记者外,还是翻译家和作家,她把卡夫卡作品最早翻译成俄文介绍到俄国,同时她又是一名坚强勇敢的反法西斯战士,39年被捕,45年在纳粹集中营被折磨至死。

后来卡夫卡写给她的情书被编成《卡夫卡:致米列娜的信》出版。

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也坐在了咖啡馆的角落里、想着咖啡馆里一百多年来经历的触动心弦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珍贵时刻;读着变形记里那些超现实的荒诞,编织起自己神秘主义色彩的现实世界:我变个啥能留在布拉格呢?

Café Louvre咖啡自拍版权
Café Louvre的Schwarzwlder Kirschtorte官网侵删
Café Louvre的tiramisu官网侵删
Café Louvre简餐官网侵删
Café Louvre餐厅官网侵删
Café Louvre咖啡厅官网侵删

去金老虎酒吧Meet Bohumil Hrabal

在捷克的作家里,最具纯正的捷克味道的是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Bohumil Hrabal)。他就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旁的慈祥老人家,没有任何隔阂和防备地一会就会熟络起来,一起喝酒一起聊天,这时候,他就会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幽默而富有哲理地娓娓道来,这些故事后来或许被他加在了《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也或许是写进《过于喧嚣的孤独》,无论怎样于你会是一整晚上都陶醉在愉悦的气氛中。

而这其中布拉格最出名的小酒馆,金老虎酒吧(U Zlateho tygra),就是他最喜欢去的。这也是布拉格老牌的啤酒馆之一,文人艺术家的集结地。

金老虎酒吧(U Zlateho tygra)自拍版权
左手上方是赫拉巴尔雕像网图侵删

1994年到访布拉格的美国总统克林顿,非常渴望与赫拉巴尔能见上一面,赫拉巴尔直接在回信中说:希望与总统阁下在酒桌前交谈。于是就有了这张垂史的照片:金老虎酒吧酒桌前,当时的捷克总统哈维尔,领着克林顿,陪着赫拉巴尔一起喝酒,他们谈笑风生,如同老朋友那样在一起畅饮。

盯着这张照片,你甚至都能感觉得到笑声漾了出来。

从左至右:赫拉巴尔、哈维尔、克林顿网图侵删

据记载:每天下午3点,是金虎酒吧开门的时间。人们很早就会在门口排队等候。营业一开始,侍者一般都不用问,就会先默契地给每人发一杯生啤酒。

一口生啤下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便打开了话匣子,如赫拉巴尔就在其中一般。

1997年2月3日,84岁的赫拉巴尔住院十多天后从医院的五层楼坠落。

我的布拉格之恋

对布拉格有太多太多的喜欢:米兰·昆德拉、卡夫卡、DVORAK、波西米亚、还有对着阳光金黄明亮的PLZEN、KOZEL、STAROPRAMEN 等啤酒……太多太多泛着CZ波西米亚范的元素,迷恋浸入骨髓。

美丽的伏尔塔瓦河自拍版权
美丽的伏尔塔瓦河自拍版权

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因了布拉格,去听过一次,听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

站在布拉格广场上时,给友人信息说:原来,布拉格真的没有许愿池。

那晚,拍广场的夜时,拍花了,然而模糊的路人竟有着迷离的味道,令那个夜晚的布拉格广场有着格外的神秘,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迷失吗?迷失在流光溢彩的布拉格广场。

夜色下的布拉格广场自拍版权

那夜,再次步上查尔斯大桥Charles Bridge那一刻,心倏然就紧紧的,那不屑的歌词竟跳了出来:

……

布拉格的广场无人的走廊

我一个人跳着舞旋转

传来你远远吟唱……

突然,心底柔软处,满是那些前世今生的触动,走马灯一样,借着月光的斑驳,散在桥面。

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官网侵删

奇怪的是,并不怎么喜爱的旋律却如影相随:

……

安静小巷

一家咖啡馆

我在结帐

你在煮浓汤……

这才恍悟那歌词,笔墨晕开的恰是劲道,也豁然明白方文山的词,不论意象如何叠加,如何含蓄隐喻,甚至是晦涩,最终一定是会影射一个故事的。

于是我们不难推断,有天主教、胡斯教两座教堂的布拉格广场,太阳直射北半球,白鸽背对夕阳,主人公在彩绘玻璃的天主教堂管风琴处按键,英文歌词表明了女主的吉普赛身份,原来又是爱情啊,教士与吉普赛女郎的凄美爱情故事。

我在结帐,你在煮浓汤……

查尔斯大桥上的艺人们自拍版权
捷克是puppets的王国自拍版权
捷克是puppets的王国自拍版权
提线木偶(Marionette)自拍版权
提线木偶(Marionette)自拍版权
也是鼹鼠的故乡自拍版权
各种工艺品自拍版权
还是提线木偶(Marionette)自拍版权
莫扎特经典剧目 捷克布拉格 国家木偶剧 唐璜,捷克的木偶剧有一千年的历史了

布拉格是美食的天堂,是啤酒的乐园。波希米亚的啤酒和德国、比利时一样是世界一流的,其中最著名的品牌是百威(Budvar,美国占有了品牌)和皮尔森啤酒(Plzensky Prazdroj),还有布拉格当地产的斯达诺拉曼啤酒(Staropramen),以及被称为深色拉格的高泽尔 (Kozel) 。布拉格又可以说是喝啤酒的天堂,因为便宜,不到一美元,可买1升的顶级皮尔森啤酒(Pilsner)。

卡夫卡咖啡馆自拍版权
瓦茨拉夫广场(Vaclavske namesti)自拍版权
对着阳光金黄明亮的PLZEN小麦 啤酒  自拍版权
厚重口感的深色拉格高泽尔 Kozel黑啤酒
各种货色

布拉格的美食大多是与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家的食品互通的,肉食者天堂。主菜用各种烤肉搭配白菜、酸菜、洋葱、胡萝卜、番茄等配菜以及捷克饺子(Knediky)。Knediky是捷克必点的主食,不是我们的饺子范畴,可以简称馒头片,是将面粉、土豆和粗粒小麦混合成面团,加上切成骰子形状的面包,放在圆筒模子里蒸熟后切成一定厚片,做为肉类的配菜。另外在布拉格酒馆里常见的菜肴有:烤猪肘(Pečené Koleno)、炖牛肉(Guláš)、烤腊肠(Grilovaná Klobása)等。

Pečené Koleno烤猪肘
捷克面包汤Česká chlebová polévka
烤猪肉配面包饺和酸菜Vepřo knedlo zelo
炖牛肉Guláš+  捷克饺子(蘸汁馒头)  克奈德利克Knedliky

最会一次游走在布拉格那些经年小巷时,已是这次旅行的尾声了。因为,不甘心就这样离别,所以即使是过了夜半,已经躺在床上了,还是果断从床上逃出来,把自己丢在布拉格凌晨的街巷里。

夜色迷离,远处城堡的皇宫阁楼灯火忽明忽暗的闪烁,和伏尔塔瓦河上流动的灯影暧昧辉映,中世纪的街道更是蒙上一层遥远而神秘的气氛,一切都在道不尽恋恋风情。

内心纠结的情绪慢慢地升腾着,不经意间却听得到小巷幽深处,透着空气隐约飘摇来的 Dvoák(德沃夏克):FROM THE NEW WORLD(自新大陆)主旋律:GOING HOME(念故乡)......。

有一种困境,叫布拉格困境。只要你离开,一切就能结束,可是你却一再推迟着,那个叫离开的时刻。

恋也罢、爱也罢,还是不想离开。或许会被困到进入那个叫坟墓的东西之前吧。

多年以后,有人问起:在布拉格想了些什么?

我说:回家!

塔塔蜜 (Trdelnik,简称Trdlo)自拍版权
夜幕下的天文钟自拍版权
夜幕下的布拉格广场自拍版权
老市政厅哥特式塔楼自拍版权
十字军广场的圣方济各教堂圣方济各教堂(Kostel svatého Františka z Assisi)自拍版权
凌晨的布拉格广场官网侵删
日出前的布拉格广场官网侵删
夜幕下归家的人们官网侵删

异乡旅行,转瞬即逝,即使喜欢的像情人一般的地方,无论怎样不舍,最后都要离别,哪怕那里打通了我们灵魂的通道。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四处抵达的信念,如同爱情、如同人生。

我们希望在爱的人心中留有思念,在这世界留有足迹,即使不能常相守。

爱,理想,责任,会使精神得到满足、灵魂得予慰藉,但却使生命变得沉重,而这份沉重最终让我们承受了比沉重更痛楚的苦。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希望拥有生命中的重,对于某个人也好,对于这世界也好。

蓦然回首,哪个是轻哪个又是重呢?又有几个人能够看得清楚呢?

人生也就只有一次!

2022/07/20初稿于哈尔滨

2022/07/29结稿于哈尔滨

原创作品,版权(文字、图片)所有!严禁私自转载!相关数据、个别图片来源官网、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280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