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走向

古木阴中系短篷(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柳色


春  觉

作者/陈水河

桃枝蘸水红, 

柳线摇烟绿。 

春风踱过石桥, 

把山水的印章 

钤在行人眼底。 

十八岁的风 

总爱在巷口打旋—— 

碎花裙摆扫过青砖, 

发梢扬起光的抛物线。 

若有人低头疾走, 

便踩碎一地 

丁香的韵脚。 

美在颤动的刹那, 

心是静默的湖。 

当所有倒影 

迸溅成星火, 

禅机浮起: 

原来露珠里 

转着整轮朝阳。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谈诗歌未来——

一首诗歌,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结合,情景交融,形神兼备,雅俗共赏。这应当是未来的诗歌走向(赵勇鹏)。

说写诗方式——

老友何献葵刺史,喜谈诗,而不轻作。常云:“诗无生趣,如木马泥龙,徒增人厌。”尝住随园,得“梅子肥时落地轻”七字,卒亦懒于成章也。(【原书补遗卷三·三四】)

有些诗就是散文,没做诗的转化,这不是风格,而是没入门。有意有象方成诗。纯意、纯象都难成为诗,意必须与象融合,方具诗意(严敬华)。

讲写诗技巧——

留白之于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首诗的成型应当经历多次削减,像是将毛毛虫的脚隐去,将翅膀打开。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显然深谙留白之道,加之融合了多重隐喻的意象,使得诗歌意境十足(李二板)。

陈水河整理于2021.2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03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