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企寒冬中,中国石油何以成为抗跌标杆?

2025年8月26日,中国石油交出的半年报吸引了全球能源界的目光。在国际油价同比下跌超15%的背景下,这家中国能源巨头实现净利润840.1亿元,仅同比下降5.4%,成为七大国际石油公司中降幅最小的企业。

与此同时,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能源、雪佛龙、壳牌、bp等六大国际巨头利润同比降幅全都超过10%,最大跌幅甚至达到32%。这种鲜明的对比背后,是中国石油独特发展战略的有效性验证。

01 行业寒冬,巨擘抗压

2025年上半年,全球油气行业经历了一场“倒春寒”。特朗普政府重启“对等关税”政策,让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多家机构随之下调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

数据显示,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70.81美元/桶,同比下跌15.11%;WTI原油均价67.52美元/桶,跌幅达14.33%。油价下行压力迅速传导至企业端,全球石油巨头集体利润大收缩。

六大国际石油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调整后利润约为938.74亿美元,同比降幅达到17.2%。其中雪佛龙、bp净利润跌幅甚至超过30%。

 

02 均衡发展,三线并举

中国石油能够在这场行业寒冬中表现稳健,源于其独特的“小步慢跑”发展战略。在国际同行陷入“坚守油气”或“激进转型”的极端选择时,中国石油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同步推进油气、新能源、新材料三大赛道。

在油气主业这个“基本盘”上,中国石油展现了战略定力。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油气当量产量9.24亿桶,同比增长2.0%,创历史同期新高;天然气产量2.68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3.8%。

上游稳定的产量不仅筑牢了国家能源安全屏障,更为公司提供了持续的现金流支撑。上半年,中国石油油气新能源业务板块实现经营利润856.9亿元。

 

03 新能源新材料突飞猛进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石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半年,公司加快推进塔里木上库光伏、青海格尔木风电、吉林昂格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规模1024万千瓦。公司风光发电量达到36.9亿千瓦时,同比激增70.0%,对外供电量19.2亿千瓦时,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7倍和2.0倍。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也取得显著进展,注入二氧化碳130.5万吨,产油超30万吨。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石油在绿色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随着炼化行业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转型,中国石油在新材料领域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上半年,公司新材料产量达到166.5万吨、同比增长54.9%,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高速增长。这种持续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石油在炼化转型升级方面找到了正确路径。

公司坚持高端、绿色、智能方向,持续推动炼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吉林石化、广西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实现中交,蓝海新材料高端聚烯烃项目、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二期项目积极推进。

 

从2022年到2024年,中国石油业绩连续三年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油气行业遭遇“倒春寒”的背景下,公司依然展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石油的净资产收益率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国外对标公司。2023年以来,伴随国际油价下行,海外主要油气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出现显著下滑,而中国石油从2022年到2024年均保持着11%左右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23年还实现稳中有升。

这种稳定的表现背后,是中国石油不盲目跟风、不急功近利的发展战略,为全球能源企业在转型期提供了宝贵经验。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55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