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0154):虎贲无省
原文:桓玄既篡位,将改置直馆,问左右:“虎贲中郎省应在何处?”有人答曰:“无省。”当时殊忤旨。问:“何以知无?”答曰:“潘岳 《秋兴赋叙》曰:‘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玄咨嗟称善。
译文:桓玄篡位之后,打算调整值班的官署,他问左右侍从:“虎贲中郎省应该设在什么地方?”有人回答说:“没有虎贲中郎省。”当时这样回答是十分违逆圣旨的。桓玄问:“根据什么知道没有虎贲中郎省?”回答说:“以前潘岳写的 《秋兴赋》的叙文里说:‘我兼任虎贲中郎将,寄住在散骑省里值班。’”桓玄啧啧称叹,认为回答得好。
拓展理解:改置:另行设置;调整。直馆:值班的官署。虎贲(bēn奔)中郎:虎贲,官名,言如猛虎之奔走,喻其勇猛。置中郎将,主宿卫。省:官署;衙门。殊:颇;甚。忤旨:违逆旨意。
潘岳(247—300):字安仁,西晋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历河阳、怀县令,勤于政事。后谄事贾谧,为 “二十四友”之首。累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与赵王司马伦之亲信孙秀结怨。伦诛贾氏,他被孙秀诬为谋反而遇害,夷三族。他美姿容,工诗赋,谢混赞为烂若舒锦,无处不佳。《秋兴赋》:文篇名,潘岳所作。见 《文选》卷一三。刘注引其叙:“晋十有四年,余年三十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仆野人也,猥厕朝列,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至,故以《秋兴》命篇。”
寓直:寄住在别的衙署值班。散骑:官名,指散骑侍郎。为皇帝侍从之官,又与散骑常侍、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南北朝废置。咨嗟:赞叹。
史上有评:本则可见魏晋时期对才情普遍赏识的风气。
以桓玄雄豪跋扈的性格,若有回答生硬,当面忤旨者,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里桓玄的追问,已经透露出反感的凶信。但最后结果却是戏剧性的。回话人引潘岳赋叙,儒雅委婉、恰到好处地回答了桓玄的问题,桓的态度陡转直下,尽捐反感而“咨嗟称善”。刚刚篡位的桓玄,在最需要权威来巩固地位时,面对一个大胆的忤旨者能如此宽容,正是回话人当下的智巧、学养和文才打动了他。可见,就是桓玄这样的人,也崇尚才情。这一则记述,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生动地表现了魏晋风尚动人的一面。
感悟:桓玄篡位之后,打算调整值班的官署,他问左右侍从:“虎贲中郎省应该设在什么地方?”有人回答说:“没有虎贲中郎省。”从这条信息看,桓玄对朝廷官署的设置表现得很无知。
当有人回答潘岳曾兼任虎贲中郎将,寄住在散骑省里值班时,桓玄啧啧称叹,认为回答得好。从这点上看,桓玄还有善于倾听表现虚心的一面。
其实,如果桓玄读史的话,就不会在左右侍从面前表现得无知可笑。
散骑省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建立的。西晋是蜀魏合并的地区,为了团结和重视两地人才,司马炎超常发挥治国谋略创建散骑省,其最高长官接近于宰相的地位。而虎贲中郎将官阶最高不过是四品官,归属散骑省。
桓玄于公元403年登基,登基后不理朝政整日游猎,404年被刘裕等人率兵讨伐,死于逃亡蜀国的途中。桓玄在位一年时间便被讨伐下台,并且自桓玄败亡之后,桓氏家族也逐渐没落。
由此,我想起《旧唐书·魏徵传》中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由于不自知知人,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而导致败亡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