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比今天学什么】Michael Walzer:复合平等之货币与公职的意义与自主原则
一个候选人在中国的公务员考试中失败是个人悲剧,对他来说,一切都利益攸关:所有人都对成功的考生顶礼膜拜。但对我们来说,那可能是对公职的价值和公职人员的优点的误解。
本篇涉及的文本是沃尔泽《正义诸领域》的第四、五章。(质量不如高蒂尔那篇,沃尔泽文本过于描述性我看得有点不适应,给大伙滑跪了。)
A 货币与商品
沃尔泽想要探讨货币和商品作为社会善的意义,和这个意义所决定的它们的应然分配原则。
A-1 普遍诱惑
这里沃尔泽的对手是某种简单平等主义者,他们觉得金钱引发了一切的corruption,钱怎么那么坏啊。但他们提出的替代方案并不是取消中介,大家以物换物,而是用票证等种种代替了货币作为中介;过一阵子票证也变成一般中介了,正所谓没了钱粮票就变成了钱。
沃尔泽对这些人的控诉做了一个澄清,事实上他们所痛恨的corruption不是存在交换中介导致的,可能是存在一般交换中介(马克思反对这个一般性)导致的,而是某样东西在转换为货币术语的时候损失了它的价值。我们不愿损失它的价值,货币的一般性又无法改变,那只能去划出一些不能买卖的东西。
可见corruption不是货币带来的,而是市场交换领域的划界问题带来的。是因为不应被市场交换的东西被以货币为中介交换了,才发生corruption,货币因为显眼成了替罪羊。最紧要的是划清界限,搞明白什么能交易什么不能交易。
A-2 金钱不能买到什么
这里的举例是为了给出具体的划界策略,哪些东西不属于自愿交换的领域。
A-2.1 1863年征兵
征兵法案的例子是要么你服兵役,要么你交300美元。这个东西受到批评,因为“国家不能在把一项危险工作强加到一部分公民身上的同时,使另一部分公民出价免除这种义务”,既然公民彼此负有义务是成员资格决定的。这项法案在社会意义的历史选择中成了失败者/被拒斥的选项,说明义务的出售(服兵役义务)是一个受阻的交易。
A-2.2 受阻的交易
接着沃尔泽开了一张清单,包括所有受阻的交易(共同体的选择结果):人口、政治权力和影响、刑事司法、言论集会新闻宗-教自由、婚姻生育权、离开政治共同体的权利、government职位和专业地位、基本福利与安全、绝望的交易、奖品和荣誉、神的恩宠、爱和友谊、犯罪服务。
对这些项目有一些松散的论证:一部分是缘于沃尔泽的共同体的历史文化所导致的道德直觉,另一部分是为了防止支配——比如政治权力和影响一旦可以交易就能和金钱串联,变成支配性的善。
A-3 金钱能够买到什么
接着划界。排除不可交易的剩下都可以交易,商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可销售。
商品在市场中交易。市场关系是特定的道德共识,我们需要它是因为自愿交换是让大家都得到想要之物的最有效率的互动方式。
第二个特征是合法的需求-制造-占有-交换链条。因为需求某物某物才会被制造,我付出劳动制造出来的东西是被我合法占有的(有所有权),所有权支撑我拿它去交换。
成员资格可交易吗?
瑞沃特谈商品拜物教:“金钱在工业社会能购买成员资格。”看一下英文词
这是个危险。现在,我们某种程度上必须消费,才能被承认为一个成员/社会人,社交开party、抚养子女、跟朋友出去玩等等都花钱——如果你只能活着,你的钱只够基本生存,那上述你都做不到,你就不溶于社会了,你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这就和我们第二三章讨论过的公民资格的保证——给你归属,给你生存空间,给你安全和其他公共供给——相悖了。成员资格不应该交易。
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商品拜物教本身入手,那就是再分配,为成员资格提供商品不可行,因为锁不到固定的相关物品;提供货币没用,经过市场交换又会出现经济失败的人;唯一希望是最低点比基本生存多一点点,总之肯定不是简单平等。二是从成员资格入手,看它在别的领域的活动,肯定有“比占有和使用商品更接近成员资格的核心意义”的活动。
到此为止是自愿交换领域的第一步划界,货币“既不损害生命也不损害社会地位”。
A-4 市场
第二步划界是详细讨论市场。沃尔泽批评一个观点:自由市场的结果是每个参与者应得的。
并非应得:你从市场得到什么只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交换需要,变动不居,只是运气,没有价值标准来判应得。(而且应得看向过去,正如评奖看的是你过去做了什么。)(畅销书作家的例子)
那么复合平等究竟接不接受市场? 交换的互惠性质支持多劳多得(回报体现努力),划界妥当的复合平等不反对它。(小资、集市的例子)但大资/企业主不一样,他们从市场中还得到了声望、影响和权力(这就不是单纯的互惠交换了),例子如下。
A-4.1 世界最大的百货商店
施特劳斯家族接手了罗兰·梅西的百货商店,但他们不仅是垄断了财富的成功企业主,他们还参政,上任了例如国会议员等非常重要的公职。市场第一罪: 问题就是如果他不是成功企业主,他还真不一定能当上国会议员,商业成功/财富积累给了他影响力(否则不是路边一条?)。
说明要限制财富积累。阻止财富-声望-权力这种转换路径(声望在两个领域内都有,这次模糊边界了,得划清)。
A-4.2 洗衣机、电视机、鞋子和汽车
沃尔泽批评了安德鲁·高兹的垄断市场论。市场第二罪: 高兹不承认互惠的交换关系,因为垄断的企业为所欲为地生产,消费者没得选;他认为要民主决策,开大会决定生产什么。
从必要性上来说,小资会补充垄断企业不生产但人们需要的东西——为什么企业都垄断了小资还活着?因为国家为了保护市场领域的自由交换原则禁止垄断到把小资都搞死。
从可行性上来说,要决定的东西太杂了,会开不完。不如干脆让市场按供需规律反应。
高兹和瑞沃特说出了市场第三罪: 私人用品增加,公共用品/服务减少或抬价,穷人没法活了——成员资格救一下啊!那就又是再分配和补贴,但优先级不可能很高。
成员资格的政治维度:使用公共领域。这种属性在自利的市场交换环境中是不讨好的,不如把它剥离出去,放进政治领域。市场还是可以存在着。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划界解决。
A-5 工资决定
第二步划界即将完成。它的目的是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因出身低微或在政治上无权而被剥夺市场上的可能机会”。(提前说结论)
工作和收入很重要,因为它们是你在市场的交换起点,但它们也是市场的结果(就业市场)。政治地分配工作是很可怕的(参考《心理测量者》西比拉系统),还是让市场来决定吧。
但目前的市场(沃尔泽又批评美国)不完美,在信息、培训机会上不占优的人缺少利用市场机会的资源,有选择的自由但没有能力。如果优化掉这些不完美之处,除自由市场导致的不平等(复合不care的)外其他的不平等(复合care的)都会减少。收入方面,剩下的差别就是工人/雇员意-识-形-态、企业特性和辩论过程所决定的了,不会太大。要是企业竞争失败破产导致你的收入没了,补贴与否是政治的事情。
市场有风险:你待的公司破产啦!
唐尼:自愿冒险,是因为想搏到东西。现在都是雇员,都被迫冒险,那就没人想干,大家只要安全。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要求废除劳动力市场。只要划好界就行了。市场领域的划界结束。
A-6 再分配
上面说过经济失败可能让人掉出那个“是人”的财富最低点,所以沃尔泽开始谈政治再分配。
这个再分配不是福利(可能太重了?但总有一个税收水平是不侵犯货币领域而只是合理的划界结果)。
有助于明确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边界的再分配就一个要求:交换必须是平等主体——个体/集体(比如说工-会)——(自愿)bargain的结果,不是行-政命令或通牒搞出来的/绝望逼出来的。第一种再分配。(政治领域不侵入货币领域)
金钱在家庭、公司、机构中都有政治影响力。比如工厂治理,不应该是企业的市场判断,企业主不能独-裁,必须是政治的斗-争。大规模物品能够产生权力的话,就不再能被称为商品(比如生产资料、军-火)。第二种再分配。(货币领域不侵入政治领域)
加上税收-货币再分配作为第三种。货币领域划界就基本完成了。
A-7 赠予与继承
看起来赠予只送不拿,不像交换那样互惠,会造成不平等。但是不对!首先能送才说明我对某物的所有权是健全的。
A-7.1 西太平洋的礼物交换
其次,沃尔泽表扬赠予的文化意义。这个例子说是一个部落的人有A和B两样东西,它们除了送和收没有别的功能,像信物。这很特殊了。
A-7.2 拿破仑法典中的赠予
第二个例子的赠予是我们认知中的。白送就是亏了(亏的不只是你,还是你的世系,你后代能继承的少了)。拿破仑法典一是规定同一等级继承人获得同样遗产份额(破除集中),二是限制用赠予来控制所有权人的权利——必须给后代留一份。看看原文,下一段也是
赠予不在货币领域中。(政治领域?)在家庭财产的问题上有一个新领域:亲属领域。不能随便交换,就像公共财产一样。(不同国家家庭观念轻重不同。)
在限制什么?为什么限制?
规模而非流向。(规定遗赠不管慈善)(这逻辑我怎么看不懂?)
密尔:1.超过中等收入的对能带来的快乐而言都是无效财富了——一眼假,中等收入买不起的快乐可太多了;2.防止摆阔——癖好罢了,复合不care;3.防止不适当地行使权力——这个对了。
办法:转让前分解巨额财富,但理由不充分(富二代败家会救的)。如果能让钱买不到权力,根本不用限制赠予和继承。
当然公职、专业地位、荣誉等不太能送。(从不可售清单找点灵感。)
B 公职
这一章沃尔泽主要是明确公职的社会意义,和基于此的它的分配方式。
公职:根据法定权威行使的责任、权威或服务的职位/公务职位/职业。
现代公职:作为整体的政治共同体用之获取利益的任何职位,政治共同体选出担任该职位的人或规定选出他的程序。
B-1 公职领域的简单平等
这个小节的对手是两种简单平等的支持者。
公职的历史发展是从神职开始的,神职也不能私人分配或买卖,而是依据教会的法定权威(和上帝的意志)。后来的公务系统沿用了这个传统,面向全共同体,和贵族老爷们想要的自行决定权和站队式选拔的党派判断斗争。反对这两者,就需要客观标准来分配公职,比如说考试。第三步扩展是从公务系统向整个市民社会的工作(国家-文凭-工作的路径),面向服务对象的个人。
目的:1.诚实与效率;2.正义和机会平等。
第二个目的就是罗尔斯所说的“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位向所有人开放”。这是第一种简单平等:公职稀缺,所以要公开竞争,有能力者获胜。不过要让它覆盖全社会的话,体系必须是大一统的整合的,国家制定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大家做题,最后做题家垄断——标准僵化不可避,这是荒谬的。
第二种简单平等:民粹的,反对一切公职(阶级叛徒说是),又或者人人都担当公职(抽签选举轮流坐庄说是),但仍然不可能不选择。(韩国征兵制的例子)他们的动机都是避免担任公职的垄断(不仅仅是分配的权力)。
沃尔泽提醒我们,问题不是合格的人垄断公职,而是他们的特权是否得到限制。简单平等的大家真正反对的是后者。
Spoils System:党派判断经典分配模式。你站队了,你的队权力斗争赢了,你分到职位。
B-2 精英统治体制
这一节讨论选拔程序,要垄断也得是合格的人——精英统治:“公职应该由最有资格的人来担任,因为资格是应得的一种特殊情况。”
但资格不等于应得。
应得看向过去,所有权先于选择并决定选择,是严格的权利——比如获奖。
资格既要看向过去又要看向未来,你得预期能做好某事才有资格做某事(且依赖职位本身的定义)——这显然是就职的情况。
因此,竞争公职是无人应得的。
(两部小说评奖的例子,两个人竞选院长的例子)普遍同意什么鬼,看原文
第三个例子是考证,比较微妙。拿到资格不等于有实打实的班上。头衔/资格证是应得和确定的(因为是考试考出来的)但职位获取与否是不确定的、资格只是必要条件之一。
B-2.1 中国的考试制度
能不能让职位变成应得的?
科举制来了。考中就上岸,那确实比资格职位更加确定,但并非绝对的应得职位(因为吏部还要选)。1.分数能反映的能力很有限;2.应试技巧和八股把智慧都磨灭了,考完变人机。
察举制倒是能解决分数僵化的问题,但实践证明它会让裙带关系猖獗程度大幅提升,所以也不行。
那怎么才能公平呢?
同等考虑:对同样认真的候选人以同等的考虑。后续会说。
精英统治的理想是乌托邦的西比拉系统(再次引用),太不现实了(除非秩序星神蜂巢思维107336)。到这沃尔泽就把精英制批判完了。
B-3 资格的意义
资格(一种善)的社会意义是?怎么把公职领域和政治领域(权力的领域)切开?
约束委员会:1.同等考虑(同等机会展示资格证和夸自己nb);2.只考虑相关品质(不能因为无关品质被刷)。
考虑范围:公民资格。
对象:1.职位候选人;2.培训候选人。
资格:突出的品质/与一个特定职位有关的品质。
相关性:实践会告诉我们的(服务对象需要什么aka大众偏好)。
非相关性:不影响工作的能力/个人特征、非公民资格的团体身份。
总是做不到——申请人太多啦,想办法砍掉一点;应试技巧压倒工作能力啦,高分低能;年龄大干不了几年啦,别招了。
权力甚至还没开始影响这个领域内部就千疮百孔了。
B-3.1 裙带关系有什么错?
这一节在切公职领域和亲属领域/成员资格善。
封建体系特色。反对裙带关系也是从神职开始。一般也反对团体身份(集体裙带)。
反对的坏处:有能力的适格者恰好是亲属或者团体成员。不让招,损失。
不反对的好处:1.适格者上任;2.有的职位需要熟悉的信得过的人——鼓励同团体或家族。
不反对的坏处:1.集体裙带(一个印度人,一公司印度人);2.裙带扩展不可避,扩展了就完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实,团体身份更多情况下加负分(我超,种族骑士)。
我觉得还不如约束被刷理由(因为你不玩原神所以把你刷了,错;你有能力但你玩原神没关系,对)。
B-4 公职的保留
这一节讨论保留问题。
初步共识:全公职保留给全共同体成员。
进一步:A公职保留给B团体成员?公平合理吗?
正义似乎要求一种必然的可重复的公职分配占比(一个领导层全是白男就可以喷它歧视亚裔歧视女性,那肯定有一个对的占比咯)。
但这个要求只有强制能满足,问题如下:1.考虑到社会的多元性,可重复有点一刀切了;2.同等考虑是强制干预的合法理由,但可重复会让很多公职的同等考虑失效,那就矛盾了;3.比例固定后变成类的内部竞争(竞争缩水),原来的适格选拔也失效了。
这个论点不支持保留。
可能有一种支持保留的情况新近独立的民族国家可以把公职保留给自己人(成员资格必须先划好)。
看看美国:成员资格都是重叠的(not only citizen),而且容易流动,无法按团体分配公职。
这个论点也不支持保留。
所以公职可以保留,当且仅当把上面的限制都做上(联邦制case可行)。不过沃尔泽觉得美国是公民社会不是多民族国家,最好还是别这么干(大家都会觉得不公平的)。
B-4.1 美国黑人的例子
例子就不赘述了。沃尔泽支持的保留是一种对被歧视团体的救济,不应永久化普遍化。
问题:白人边缘人呢?给大萝卜腾坑那同等考虑不就失效了?
德沃金:并非职位分配的同等考虑,而是往上一步政策制定的同等考虑。政策算好就不侵犯(很集体功利主义了)。
沃尔泽:1.集体功利关公平什么事,才能得到确认才事关公平;2.算集体功利/成本收益也不能侵犯权利——德沃金还是去做纯经济领域吧,谁支持保留公职就证明“危机当头不得不如此”或“替代性措施不侵犯权利”;3.腾坑的是边缘人,有权力的不受影响所以库库支持,这不是政治领域入侵公职领域吗?
老兵?
其实人们也应该有争议。(被感恩蒙蔽双眼咯。)可能赔偿比保留职位更好,这样国家承担责任,而不是边缘人承担责任。
B-5 职业化与公职的傲慢
公职占有者得到的好处:1.做想做的工作;2.控制同行数量,避免自己贬值;3.专业地位;4.对不懂你专业的人有权力。
新职业形成:一些人跳槽以追求2和3的最大化(专业能力垄断)。
哪些好处需要限制? 先看应得:1没问题(但不能以别人为代价,共同体要起约束作用),但更理想的情况是灵活工作适应服务对象需求(做事!)。2不行——公职转换成更高收入是支配性的,4更是不行——转换成权力也是支配性的。
(解决2)公职的收入怎么确定? 1.市场寄了(原因如24),依靠政治(将领和哨兵的例子);2.公职收入不应该比其他工作多很多(精神生活是便宜的,而且公职好处已经占模了)
(解决3)考虑荣誉(基于工作表现而非单纯职位)。
(解决4)1.合作模式/公共监督;2.公共教育,让你在面对公职/专业人员时不被耍。
B-6 对公职的遏制
公职的边界在哪里?哪些工作不是公职?
章节最开始提到过公职的扩张(因为文凭国家发),但有些工作不靠文凭更好。
B-6.1 小资产阶级的世界
小资经济是人格主义的。自行决定,互帮互助。除了保住公民资格的最低点,共同体没有理由干预。
B-6.2 工人的控制
企业内工人民主决策,决定招什么人的时候,除了有资格外,其他条件几乎任意。(什么罐头我说,剔除种族标准。)但是没关系,因为没有哪种善能转换着成为支配性的。
B-6.3 政治委任
党派判断,站队分配。也是有必要存在的,能产生忠诚、责任和参与,适合地方主义和分权民主。
论述完三个例外标志着公职领域的划界基本完成。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