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人造太阳”传来最新进展,项目公司正式落地,将承担“人造太阳”重任,获中核集团等7家单位百
重磅!中国“人造太阳”传来最新进展,项目公司正式落地,将承担“人造太阳”重任,获中核集团等7家单位百亿元投资,股东结构浮出水面
来源: 金融界 作者:大江大河
金融界7月22日消息 中国“人造太阳”传来最新进展,负责“人造太阳”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金融界获悉,今日(22日)中国聚变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此次挂牌成立大会由中国聚变有限公司大股东核集团主办,与此同时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股东结构也浮出水面。
盘后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先后公告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公告显示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浙能电力、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1.0019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共同向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聚变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其中,中核集团本轮出资40.29亿元,增资后持有中国聚变公司50.35%股份。中国核电投资金额为10亿元,持有聚变公司6.65%股权;浙能电力出资约7.51亿元,持有聚变公司5%股权。
此外,中石油旗下昆仑资本此次投资约30.06亿元,获得中国聚变公司20%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本次增资完成后,聚变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50亿元,具体股权结构如下: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将承担“人造太阳”重任
因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可控核聚变被视作人类终极能源,俗称“人造太阳”。自1952年第一颗氢弹试爆以来,各国都在尝试将这项技术用于发电,但无一成功。“还有50年”成为行业长久以来的玩笑话,而近两年国内外主流核聚变项目不断刷新进度似乎正在打破这一魔咒,“人造太阳”正在进入现实。
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中核集团牵头组织中央企业共同承担,系统布局了重点技术、典型场景、重大工程项目,立足“开新、扩围、提质”打造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推进设立可控核聚变专业化公司,为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正式挂牌的中国聚变公司,作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的实施主体、投融资平台及抓总单位,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工商资料显示,聚变公司成立于1983年,原名为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
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聚变公司资产总额为6.1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6.11亿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0.00元,净利润为-2.0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聚变公司资产总额为53.6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53.67亿元;2025年1—6月营业收入为0.00元,净利润为-4325.89万元(2025年数据未经审计)。
目前“人造太阳”进展不断
5月1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启动,力争在2027年完成项目建设;4月30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宣布,这一由30多国数十年共建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
5月份,中核集团透露,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即同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摄氏度、高约束模式运行,创下我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据介绍,衡量核聚变装置及核聚变研究的水平,主要看3项参数:等离子体离子的温度、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这3项参数的乘积达到一定数值,就可以实现核聚变反应。这就是著名的“聚变三乘积”。“中国环流三号”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再创新高,达到10的20次方量级,标志着中国聚变快速挺进燃烧实验。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紧布局可控核聚变。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核能的行政命令,涉及对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改革、修改监管流程以加快核反应堆测试等。
特朗普在白宫的签字仪式上表示:“现在是发展核能的时候了。”根据美国白宫官网信息,此次签署的四项行政命令主题分别为“为国家安全部署先进的核反应堆技术”“对核管理委员会进行改革”“改革能源部的核反应堆测试”,以及“复兴核工业基础”。新签署的四项命令目标是在未来25年内将核能电力产量提高4倍;调整监管程序,使3个实验性反应堆能在2026年7月4日前投入运行;加大对这项技术工业基础的投资。
一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政府希望在2029年1月,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前“测试和部署”新的核反应堆。
券商:倒逼国内产业加速推进
中信证券认为,海外可控核聚变发展提速,商业化聚变项目倒逼国内产业加速推进。短期实验堆投资推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混合堆在材料及工程要求、燃料成本上占据优势,商业化后可作为长期过渡方案。
目前海外可控核聚变发展提速,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商业化聚变项目有望在2030前投入商用,倒逼国内产业加速推进。随着国内技术突破和资本的持续涌入,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能量奇点、星环聚能在内的国内聚变项目推动国内可控核聚变研究和发展迈向新的阶段。我国聚变研究已形成“国家队+民营机构”、“聚变+混合堆”的全方位布局,在技术路线和商业化探索上持续进步。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046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