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书成果分享8

孙婉婷《繁华与幻灭的梦》

第一次翻开《红楼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红楼是》多么华丽而神秘的意象,让人不禁想到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又或是一桌桌美味佳肴。梦,又似乎给人一种梦想幻灭的感觉,暗示着一切终将消散。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通过对一个个人物鲜活的呈现,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全貌。书中的世界是如此真实又如此虚幻,让人沉浸其中,仿佛身临其境,不可思意,久久不能自拔。

贾宝玉是书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生于富贵之家却对封建礼教深感业务厌恶。他尊重女性,认为她们是纯洁而美好的存在。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那时的人们都认为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他们的任务就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从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而看待。然而这样的他却还是无力改变命运的安排,只能落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中,体会人生的无奈与悲哀。

林黛玉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她聪明、敏感、多情,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她诗才横溢,她的爱情炽热而真挚,然而她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敏感让她在复杂的家族关系中备受煎熬,她的多愁多愁善感,也让她在爱情的道路上走的异常艰难。她的死是书中最让我痛心的一幕,她的灵魂在花落人亡的瞬间,化作了一缕清风,飘散在大观园的每一个角落。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他们或善良或狠毒,或聪慧,或愚昧,或幸福或悲惨,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社会画卷。书中不仅仅有爱情的甜蜜与苦涩,还有家族的荣耀与衰败,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它让我看到人的多面性,也让我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人生的启示录。它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冷漠,也让我在思考中体会生命的珍贵与脆弱。

注:写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话,也写了自己名想到的话。最后一段比较更走心。

《红楼梦》读后感 刘子涵

初读《红楼梦》,满眼皆是繁华锦绣,大观园里花团锦簇,红楼人物风姿绰约,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繁华背后那深深的悲凉与无奈却如潮水般涌来,让人不禁为之一叹。

《红楼梦》是一部家族的兴衰史,贾府的荣华富贵曾如日中天,然而“呼啦啦大厦倾昏,惨惨一灯灭”,转眼间便是人去楼空。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将贾府的兴衰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不仅是贾府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家族的缩影。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家族的兴衰似乎早已注定,无论人们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书中人物众多个个鲜活生动,仿佛跃然纸上。贾宝玉作为书中的男主角,他厌恶科举功名,不屑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却对身边的女子充满怜惜与关爱。他的叛逆与不羁,让他在封建家族中显得格格不入。然而,他的叛逆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他的悲剧源于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也源于他对世俗社会的无奈。林黛玉是书中最具才情的女子,她聪明敏感,聪慧敏感,才情出众,却生性多疑,身世凄凉。她的爱情纯真而深沉,却最终被封建礼教无情扼杀。

读完《红楼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梦。梦里,大观园花团锦簇,红楼人物风姿绰约;梦外,繁华落尽,只剩无尽的悲凉与无奈。这部作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无情,也让我看到人性的光辉与美好。

注:概括的有高度,感悟也很珍贵。在文采方面比较注重。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到尾声时,便会使人看尽大观园中的人情冷暖。

贾母,在我初读《红楼梦》时,我认为她是一位慈爱的祖母。她对宝玉的宠爱,对黛玉的热情,让我感到大观园并不是冰冷的,它是温暖的,因为贾母。但随着之后的阅读,直到黛玉死后,我看到了贾母的冷漠与无情。一位慈母的形象在我心中破灭,我对大观园的幻想也逐渐消失。

王熙凤,她无疑是红楼梦中众多人物形象中最引人瞩目的,相信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最精彩的文学典型之一。她英俊俏丽,这一点相信在第三回中已经被描绘的淋漓尽致。她聪明伶俐,大观园中上上下下都需要她来打理。她杀伐决断,谈笑风生,体现了作者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倾向。她在大观园中的累累恶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自私贪婪、阴险凶残、生活糜烂的卑劣品质。她的性格是多样的,也是统一的,善恶兼具。

晴雯的性格与黛玉有些相似。她们都心高气傲,真诚坦率,眼光敏锐,口齿锋利。但不同的是,晴雯只是一个奴婢,她没有黛玉的多愁善感。她比黛玉更来的开朗刚强和泼辣,敢说敢笑,敢怒敢骂,不像黛玉那样娇贵高雅。我甚至觉得与晴雯相比较,黛玉显得有些许懦弱。

大观园中有纯洁、勇敢的女孩子,也有冷漠虚伪的妇人。每读一遍《红楼梦》,都会有新的感悟。红学是有趣深奥而又令人悲伤的。趣在于看宝玉与大观园中的女子相处,悲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与封建礼教残害了多少纯洁无辜的少女。

注:此篇没有标明作者。倒是有许多亮点,敢言。“每读一遍”的勇敢和勤奋令人佩服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18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