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D445:请允许我辞去中枢机要职务,只负责后宫的清洁洒扫,死而无恨

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445《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二十九卷-07

政者,正也

石显心知自己专权,把持朝政,怕元帝听取亲信的抨击而疏远自己,便时常向元帝表示忠诚,获取信任,验证元帝对自己的态度。

石显曾经奉命到诸官府征集人力和物资,他事先向元帝请求:“恐怕有时回宫太晚,漏壶滴尽,宫门关闭。我可不可以说奉陛下之命,叫他们开门?”元帝允许。

一天,石显故意到夜里才回来,以宣称元帝命令,唤开宫门入内。果然有人上书控告:“石显专擅皇命,假传圣旨,私开宫门。”元帝笑着把奏章拿给石显看。

石显抓住时机,流着泪说:“陛下过于宠爱我,委托我办事,下面都妒火中烧,想陷害我。类似这种情况已不止一次,只有圣明的主上才知道我的忠心。

我出身微贱,实在不能以我一个人的能力去使万人称心,从而担负起全国的怨恨。

请允许我辞去中枢机要职务,只负责后宫的清洁洒扫,死而无恨。唯求陛下哀怜裁择,以保全我的性命。”

元帝认为石显说得对而怜悯他,不断慰问勉励,又重重赏赐。这样的赏赐加上百官赠送的资金达一亿。

当初,石显听说人们议论激愤,都说是他逼死前将军萧望之。他担心招来全国儒生的抨击。

因为谏大夫贡禹深明儒家经典,节操高尚而有名望,石显便托人向贡禹表示问候之意,用心结交,并向元帝推荐,使贡禹擢升九卿。他对贡禹以礼相待,很是周详。

于是舆论也有赞扬石显的,认为他不曾妒恨陷害萧望之。石显很善于为自己解围,用的都是此类手法,以获取皇帝信任。

荀悦曰:奸佞迷惑君主的方法太多了。所以孔子说要远离奸佞。不仅不用,还要驱逐到远方,跟他隔绝,坚决把源头堵住。

孔子说,政治的意思,就是端正【政者,正也】。

治理国家最基本的一件事,无非端正自己。耿直诚实,是端正的主干【平直真实者,正之主也】。

对于品德,必须核实真实,才授给他官位;对于能力,必须核实真实,才让他做事;对于功劳,必须核实真实,才颁发奖赏;对于罪恶,必须核实真实,才加以惩罚;

故德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

对于行为,必须核实真实,才给与尊重。对于言谈,必须核实真实,才能够相信。对于器物,必须核实真实,才可以使用。对于事情,必须核实真实,才能够去做。

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

各种端正风气都汇集到朝廷,则下面万事没有虚伪。古代圣王的道理,不过如此而已。

感思:石显精心设计宫门夜归的戏码,等待他人弹劾,然后在元帝面前流泪自辩,最终不仅化解危机,还获得了更多赏赐与信任。

这一幕活脱脱是古代宫廷版的"钓鱼执法",只不过执法对象变成了他自己。

石显深谙一个权力游戏中的残酷真理:在专制体系中,真实的忠诚不如表演出来的忠诚来得有效。

这种表演型忠诚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专制体制下的必然产物。

在一个人掌握绝对权力的环境中,信息被垄断,真相被遮蔽,衡量臣子价值的尺度不再是实际政绩,而是表现出来的忠诚度。

汉元帝作为最高裁决者,其个人好恶成为决定臣子命运的唯一标准。

这就如同现代公司里,某些员工不钻研业务却精于向上管理,因为在金字塔结构中,决定晋升的往往不是客户评价而是上司印象。

石显深谙此道,他明白在元帝眼中,忠诚的表象比忠诚的实质更重要。

因此他并非单纯地奸佞惑主,而是将政治忠诚异化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表演艺术,这种异化是专制政体下扭曲的政治生态催生的必然结果。

在高度集权或人治色彩浓厚的体系中,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往往比客观标准更重要。谁能更好地揣摩上意、制造忠诚假象,谁就更可能获得信任和资源。

如果诚实做事的人被边缘化,而善于表演的人步步高升,理性的人自然会调整策略,向“表演型生存”靠拢。

石显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控制了元帝获取信息的渠道。现代职场中的“报喜不报忧”、“选择性汇报”,本质上也是同一逻辑。

石显现象对现代组织管理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任何依赖单一评价体系、缺乏透明监督机制的组织,都会不可避免地滋生表演型忠诚。

当员工发现诚实的努力不如精心设计的汇报来得有效,当下属意识到实际业绩不如上司的主观印象重要,组织就会滑向形式主义与表演文化的深渊。

现代企业中的“PPT治国”、数据造假、形象工程,本质上都是石显式生存术的变种。

石显式的人物不会消失,因为人性使然,权力结构使然。但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文化塑造,让“表演型忠诚”的市场变小,让“真实价值”的市场变大。

正如荀悦说“政者,正也”,强调对品德、能力、功过、言行都要基于事实判断,“核其真”,而非主观印象。核心就在于建立一套更依赖事实、而非表演的体系。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80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