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今是昨非,知来者可追|重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
悟今是昨非,知来者可追|重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

01
陶渊明,首先是——
一个伟大的顶流思想家,
一个精神世界的改革者,
一个果敢勇毅的行动派,
一个叛逆任性、清新可爱的少年。
然后才是一个诗人,
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这既是即兴的判断,
也是我,持续关注,长期思考他及他的作品之后——
所做出的理性表述。

02
首先来说,这个叛逆任性、清新脱俗的少年。
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历代文人的为官梦想,
但是细读四十一岁已是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写下的为官宣言,
你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为国为民的伟大的英雄梦想——
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细读这段文字,便可见出,陶潜不止没有大的抱负和梦想,
反而是一个行为谨慎、胆小怕事,喜贪小便宜的小小官吏。
只是转念一想,他之所言似乎不无道理,行为亦无可厚非——
俗语有言,南北做官,为了吃穿。
不给甜头,只是大谈、空谈奉献。
最终只会造就表面公正无私,实则中饱私囊,
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贪官污吏。
相对伪善的君子,我更偏爱真实的小人——
此为陶渊明叛逆任性的表现之一。
别人做官有谁不是——
一面四处求爷爷告奶奶,
另一面感谢组织的栽培。
陶渊明与他们绝然不同。
一句“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这毫不做作避嫌的话语,
简直是唯恐他人不知的、大声的宣扬:
我的官是托关系进来的。
此为陶渊明叛逆任性的表现之二。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这八个字,简直不要,太过幼稚了——
既要做官,解决温饱或是一夜暴富,
同时又要自持清高,不肯穿戴齐整,衣冠楚楚,
折腰谄媚于顶头上司派来监督考察,定你陟罚、判你臧否的督邮大人。
俗语有言,针尖不能两头快,甘蔗不能两头甜,
所有好事,任何人无法占全。
既然世间难得两全之法,亏负官场不负田园——
在除军事外交权力之外,和中央几无二致的彭泽县令与归隐田园之间,
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后者——
这是陶渊明叛逆、任性,
也是他清新可爱的表现之一。
敛裳宵逝……
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既不愿提交离职报告,
也一定未曾商议叔父,更没有得到谁的批准,
自我免职,连夜逃跑。
这是这是陶渊明清新、可爱的表现之二——
同时也属叛逆任性的,性情的再一次的呈现。

03
上面这些,同时也可以见出陶渊明——
首先并非拖拖拉拉、犹犹豫豫的怀疑家,
而是一个果断勇毅、敢想敢做的行动派。
细考陶潜生平履历,便会发现这个四十一岁的可爱少年,
这个敢想敢做的行动派,如是这般的行为不止有过一次——
A
393年,约29岁的他,出任江州祭酒,
不过短短数月,便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无法忍受官场的琐碎,很快自己辞官。
B
398年,约34岁他,出任桓玄幕僚,
不过两年时间,只因辅助强者的幻想破灭——
然后便在看清桓玄的野心之时,借着母丧,丁忧离职。
C
404年,约40岁的他,出任刘裕参军,
不到1年,因“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便改任他职。
D
405年,约41岁的他,转任刘敬宣参军,
不过数月便奉命出使都城,使命完成后,随即离职。
E
最后,也是同一年,41岁的他,因为家庭贫困,出任彭泽县令。
不过八十余日,便觉“深愧平生之志”,挂印辞官,自免去职——

04
从此开始真正的隐居生活。
至此以后,再未有过出仕。①
回头来看,他辞官之时丢下的那一句——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伟大宣言,
这个时年四十一岁的诗人,真真可谓:
五仕五隐,出走半生,
辞官归来,仍是可爱的少年!
至此,他也完成了一个从叛逆任性、清新可爱的少年,
从勇敢的行动派,到精神世界决绝改革者的重要转变。

05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见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
相信每个初次读到,
欧阳修评价的读者,都会在相信的同时——
有着如我一样的怀疑,两晋时期,群星璀璨。
以下作品,都是无可置疑的光芒万丈的杰作——
王羲之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的《兰亭集序》,
左思的创造“洛阳纸贵”这一成语的《三都赋》,
李密的与《出师表》并称“忠孝双璧”的《陈情表》,
陆机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创作的骈体巨著《文赋》
……
作为有宋一代文坛盟主的欧阳修——
为何独独推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注①:
陶渊明折生卒年存在微小争议——
最普遍的说法是公元365—427年。
此处年龄的计算以此为准。
未完待续明日请早
写于正午的沅醴居

共有 0 条评论